李总理新年献词把新加坡史推前700年

文/黄伟曼

2018年的总理新年献词有点不一样,最大亮点是李显龙总理早早就为2019年莱佛士登陆新加坡200周年的重大里程碑做预告。

有别以往献词,李总理还花相当长的篇幅,给大家说了一段精彩的新加坡史。眼尖的网民若看完全文,可能会发现这次总理说的“新加坡故事”面貌更广了,不但不局限于“从第一世界国家到第三世界国家”的论述,还把历史的时间轴推前700年。

不是刚过完SG50,怎么还有200纪念?

20171231_news_bicentennial01_Large.jpg
1969年,新加坡纪念开埠150周年,当时的政府大厦举行亮灯仪式,民众俱乐部也有庆祝活动。(档案照片)

200年?700年?等等,我们不是刚才庆祝独立50年吗?

SG50一系列庆祝活动大家也许还记忆犹新,一下又要纪念“200”好像不太符合数学逻辑。不过,大家可以想象自己是划着一条小舟在历史长河上漂浮的船家,只要再往回划,总能让自己的视野更辽阔,看到不一样的“历史起点”。

李总理指出,过去几个月,他就出席了新加坡马拉雅利协会(Singapore Malayalee Association)、卡立回教堂(Masjid Khalid)和南洋女中的百年庆,这些机构的历史比新加坡独立后的建国史更久远。在他看来,这些都是组成“新加坡故事”这幅大拼图的要素,“我们要真正去了解我们的历史往回追溯可至多远,认识到历史有多复杂”。

例如,谈到早期新加坡,许多人脑海中也许会浮现小渔村的画面,李总理此次谈及新加坡故事却未提fishing village,反而用了另一有趣的形容:maritime emporium(海事港口)。

20171231_news_bicentennial02_Large.jpg
国家美术馆入口处上方檐壁上这幅画雕的是早期新加坡的景象,画中可看到莱佛士在1819年和苏丹胡申签署协议的情景。(档案照片)

李总理说,新加坡的发展不是直线向上,它有起有落。14世纪的新加坡岛已经是繁荣的商港,一个有一定规模的海岛城邦聚落,从淡马锡时期到莱佛士开埠前数百年里却走向衰落。

他也形容1819年莱佛士登陆新加坡,为历史关键的转捩点。

20171231_news_bicentennial03.jpg
这是1969年为纪念新加坡开埠150年推出的邮票系列,当时特别抢手。(档案照片)

新加坡史短?“700年历史”论述近年趋主流

20171231_news_bicentennial05_Large.jpg
考古发掘工作在本地越来越获重视。(国家文物局)

其实,从1980年代中,我国就全面展开对古代新加坡的考古发掘工作,随着出土的考古文物越来越丰富,历史的轮廓也日益清晰,更加全面。

过去几年,本地治史者在梳理新加坡历史时,都强调新加坡的“Once Upon A Time”(在很久很久以前)应从700年前说起,大致上可分为13世纪至18世纪的“古代”、1819年至1959年的殖民地时期,以及1959年至今的当代。

像2009年由国家档案馆出版的英语著作《新加坡:七百年历史》(Singapore: A 700-Year History – From Early Emporium to World City),以及去年推出的《新加坡华人通史》,都旨在用多视角看新加坡史,让新加坡人身上的历史分量突然厚重许多。

20171231_news_bicentennial04_Small.jpg
裕廊一家工厂内,两名工厂女工正为新加坡150周年纪念币做最后检查。(档案照片)

2014年,所有快捷和普通(学术)源流中一生的历史课本,也以更广阔的视野讲述新加坡历史,是一次正式且重要的修正。

那么,该如何解读“700年历史”趋向主流的现象?以官方论述来说,公开谈及新加坡700年历史较少,2014年时任总理公署部长兼外交部第二部长的傅海燕,到北京参加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时的讲话,就相当值得注意。

她当时对研讨会上的与会者说,2000多年前,中国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与世界连接,进行贸易、通商,而早在700年前,新加坡也已成为海运和贸易中心,这些都奠定了新中两国经贸合作的基础。

肯定新加坡早期已在海事贸易上扮演重要角色,应该有助将小岛国的历史放置在更宏观的国际大叙述中来看。

开埠200年 怎么纪念才恰当?

20171231_news_bicentennial06_Small.jpg
建国总理李光耀出席庆祝新加坡开埠150周年的晚宴。(档案照片)

当然,新加坡开埠200周年要如何纪念,相信也是一门学问。李总理在献词中没有多加阐述,只丢出一个关键词:要“恰当拿捏”。

这样的考量是可以理解的。今年6月,《海峡时报》言论版上,就有好几位读者为此事吵翻天,当时一位读者投函说新加坡开埠纪念日和英殖民统治有关,没什么值得自豪的,去纪念它也不恰当,但也有另一些读者回应,呼吁理性并全面地看待历史。

那么,什么纪念法才能算恰当?1969年,新加坡150年开埠纪念日当天,建国总理李光耀在马来西亚酒店(Hotel Malaysia)的晚宴上讲话,他对此就有一番说法。

他说:“周年纪念不必意味着把过去回想成田园牧歌式的美好,尽管缅怀过往也不无其疗愈价值。”

20171231_news_bicentennial07_Large.jpg
我国庆祝开埠150年时,英国皇室亚历山大公主到访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前去接机。(档案照片)
20171231_news_bicentennial08_Large.jpg
亚历山大公主参观植物园和牛车水。(档案照片)

2018年很忙?2019年更忙?

最后,在李总理还没提纪念新加坡开埠200周年前,网上就好些人在热议这件事,而大家都不纯粹只因关心历史而参与谈论。对这些人来说,他们更关注的是:2019年会不会是大选年?

我国下一届全国大选最迟必须在2021年1月举行。网民主要揣测说,2015年大选时,SG50的欢愉气氛和“感觉良好因素”有助人民行动党争取选票,这策略再重来一次,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在今年的新年献词中,谈及政治议程,李总理没有拉到2019年去,只说2018年会很忙。我国将出任亚细安轮值主席国,本届政府任期也进入下半场,政府财政预算案辩论后,国会将休会一个月;当国会复会时,哈莉玛总统将代表政府发表施政方针。由于代表着我国第四代领导对下来政府与新加坡方向的展望,这项施政方针相信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