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记者 陈绪厚 李延兵 蒋格伟
2017-12-10 15:43 来源:澎湃新闻

吴咏宁极限运动视频截图
自称“国内高空挑战第一人”,全网粉丝超百万,26岁的吴咏宁(以下简称“咏宁”)于11月8日在湖南长沙市天心区某大楼坠亡。警方通报称,其死亡原因系高空坠亡,排除他杀。
咏宁坠亡一事曝出后,引起社会关注。部分网友认为,咏宁的高空挑战视频过于危险,相关视频平台不宜发布、传播。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注意到,咏宁的高空挑战视频曾在微博、微信公众号、美拍、快手、火山小视频等多个平台发布。
针对此事件,12月9日至10日,美拍、快手、火山小视频先后回应澎湃新闻称,对于咏宁的遭遇表示惋惜和同情,此类极限挑战视频目前未被中国现行法律法规所禁止,平台会根据实际情况对审核政策进行完善与改进。
美拍表示,为避免类似事件发生,平台不应再鼓励此类内容。快手表示,咏宁的快手账户已于今年9月被限制传播。火山小视频表示,已和家属沟通,会尊重家属意愿对相关视频进行处理。
澎湃新闻检索发现,目前,美拍、快手和火山小视频已无法检索到咏宁的账户及其相关视频。
全网粉丝超百万
咏宁今年26岁,湖南宁乡人。据咏宁的个人微博账户@极限—咏宁 此前发布的消息,他曾做过武行,在浙江横店当过群众演员,在多部电视剧中跑过龙套。
自2017年2月开始,咏宁陆续在网络平台发布高空极限挑战视频,逐步成为该领域的网络红人,并自称国内“高空极限挑战第一人”。
一位不愿具名的国内知名视频平台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同样的高空极限挑战视频,咏宁会在微博、微信公众号、美拍、火山小视频、快手等众多平台分发,且还在某视频平台做过直播,粉丝众多。
保守估计,咏宁在各大平台拥有的粉丝数超130万。其中,咏宁的微博账户有4万多粉丝,微信公众号单篇阅读数最低也破8000,美拍账户有24万粉丝。目前,快手、火山小视频已无法检索到咏宁的账户,据快手工作人员向澎湃新闻提供的截图,咏宁在快手有2.5万粉丝;另据微博网友晒出的截图,咏宁在火山小视频有99.1万粉丝。
在咏宁的微博评论中,多数网友表示惋惜之情,部分网友认为,各视频平台发布咏宁的高空挑战视频过于危险,不宜发布传播。少数网友称,早在事发之前,就曾在相关视频平台举报过此事。
从事食品生意的叶革(化名)关注高空挑战有七八年,他也是咏宁的一位忠实粉丝。叶革向澎湃新闻表示,从相关视频可以看出,咏宁没有团队、独行,不做任何保护措施,但国外很多都有保护措施的,而且他身材较为瘦弱,常常做一些高危动作,看起来惊心动魄,这超出了他的能力。
“他的视频比国外的都吓人。为了博取眼球,他真的是拼了。”叶革说,咏宁坠亡后,他已取消关注其账户。
据红星新闻12月8日报道,一位高空挑战爱好者巴克认为,“我觉得网络视频害了他,因为有粉丝打赏之类的。”曾和咏宁一起进行过高空挑战的童虎表示,他曾救过咏宁两次,还提醒过咏宁不要做太危险的动作。
美拍:不应再鼓励此类内容
12月9日,澎湃新闻在美拍检索发现,咏宁在美拍的账户为“极限-咏宁”,其账户介绍信息为,“国内无任何保护极限挑战第一人,挑战全世界高楼大厦”,并可楼盘炒作,商业合作。该账户拥有粉丝24万,被赞144.3万次。
澎湃新闻注意到,在美拍平台,还有多个疑似假冒咏宁的账户,发布了相关高空挑战视频。12月9日晚,咏宁的账户及其高空挑战视频已无法检索到。至于相关账户及视频是否已被删除,美拍工作人员尚未向澎湃新闻给出回复。
美拍工作人员向澎湃新闻提供的书面回复称,美拍对于咏宁的遭遇,深表同情与难过。此类极限挑战视频目前未被中国现行法律法规所禁止,也因此咏宁的视频在众多平台全网同步分发,拥有大量观众,其中咏宁在某平台更拥有99万粉丝,极受关注。
美拍认为,此次不幸事故的发生需要引起社会的反思,为避免类似事件发生,平台不应再鼓励此类内容。
美拍表示,注意到在此类问题上,各平台并没有统一的处置方式,比如有的平台虽然删掉咏宁的账号,但是搜索#爬楼党#之类的话题,仍然存在大量类似内容;有的平台没有任何动作,搜索#极限运动#等关键词,仍然有很多同类视频。美拍呼吁,全网各平台及全社会共同关注与思考对此类内容的妥善处理。
快手:已于今年9月对其账户限制传播
12月9日,澎湃新闻在快手未检索到咏宁的账户及其相关视频。澎湃新闻注意到,就咏宁坠亡事件,一位微博大V发布信息对快手提出质疑。12月9日上午,快手官方客服官方微博@快手小客服 在该信息下回复称,快手是一个用户分享平台,没有所谓合作发视频的事情,且几个月前已对相关账户进行处理。
快手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考虑到咏宁发布的视频过于危险,甚至涉嫌违法,快手已今年9年对其账户作出处罚,限制传播。
快手工作人员向澎湃新闻提供的书面回复表示,对于咏宁的不幸感到非常惋惜,经回查,用户“咏宁”于2015年3月5日注册快手账号,之后的两年间,一直通过快手记录其个人日常和他作为群众演员的生活点滴,表现正常。2017年9月,因该用户大量发布危险行为视频,其发布内容已经多次被平台管理员处理,用户账户也被平台限制,属于比较严厉的处罚。
快手称,咏宁在快手上发布的所有视频,从始至终都在快手平台的严格管理下,因为处理及时,快手平台上该用户发表的危险行为视频被限制传播,该用户账号也早于数月前被快手平台限制。
快手工作人员表示,经了解,咏宁的相关违规视频已被删除,其他未违规视频及其账户已被限制传播,无法检索到,仅其本人账户可见。
快手向澎湃新闻提供的相关截图显示,咏宁在快手的账户“咏宁”有2.5万粉丝,用户个人自行说明一栏写着:快手随时可能会删视频及热门视频,欢迎大家去其他平台观看。
快手表示,对于涉嫌违法、展示有可能伤害自己和他人行为的内容和用户,快手会根据国家相关管理要求,严肃处理直至封号。此外,对于危险性的表演内容,除了对用户个人处罚,平台还有标注警告机制,对更多人进行教育与引导。快手对展示危险行为的视频会进行警示标注,体现惩戒与教育。
快手平台不赞成任何危害自己与他人身心健康的行为,展示类似行为的视频内容与用户,快手平台会严肃处理,情况严重者,快手会举报至相关管理部门进一步处理。
火山小视频:已和家属沟通,尊重其意愿对相关视频进行处理
12月9日,澎湃新闻在火山小视频未检索到咏宁的账户及其相关视频。一位微博网友12月9日发布信息称,咏宁曾在火山小视频发布300条视频,217场直播,获得55万火力(10个活力值1元),第一场直播开始于今年2月10日,17人围观;最后一场直播是10月22日,18000人围观。上述微博发布的截图显示,咏宁在该平台拥有99.1万粉丝。
公开信息显示,火山小视频由今日头条孵化的独立视频平台。
火山小视频工作人员向澎湃新闻提供的书面回复称,对于咏宁的去世深感遗憾,呼吁每个人在追求理想的时候要珍惜生命健康。关于极限运动的传播,目前的实际情况是:1、包括高空攀爬在内的极限运动广泛地存在于全球范围内,吸引了大批的粉丝、爱好者甚至以此为志业的人;2、在公共管理上,虽有争议,但也没有明令禁止这类视频内容传播;3、在社会舆论上,也形成褒贬不一的观点,有人鼓励,也有人反对;4、目前,不论国内还是国外的社交媒体和视频网站上,极限运动类内容都是在正常传播。
火山小视频表示,对于极限运动类内容的审核和监管,该平台进行了审慎的评估,并做了区别对待。首先,严禁用户在火山小视频直播涉及极限类运动。这是出于对用户负责的考量,原因在于直播强调互动,我们认为挑战者在进行极限运动时如果与观众互动,会分散他的注意力,大大增加动作的危险性。再是,非直播的短视频允许在平台上传播。这类挑战的短视频被允许在平台上传播。这类视频有三种来源,第三方拍摄,挑战者身体佩戴摄像头拍摄,或者挑战者完成挑战后拍摄,无论哪种方式都不会对其挑战动作增加额外风险负担。
火山小视频称,会根据实际情况,对审核政策进行完善与改进。根据火山小视频的用户协议,用户通过“火山小视频”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上传者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在悲剧发生后,火山小视频已经与咏宁的家人取得联系,沟通了后续对于咏宁火山账户及其视频的处理方式,尊重并按家人意愿对相关视频进行处理。
12月10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相关渠道获得“高空极限运动第一人”吴永宁(微博名“吴咏宁”)坠亡前的最后影像,这段视频记录了他生命最后的攀爬情景。11月8日13时许,吴永宁在湖南长沙华远国际中心坠楼。当地警方通报称,其死亡原因系高空坠亡,排除他杀。

吴永宁开始下探身体做引体向上
经吴永宁家属辨认,这段记录他生命最后攀爬场景的视频系其架设在坠楼地点附近的手机拍摄,镜头正对着他当时的攀爬大楼。

吴永宁坠落瞬间
这段长约19分钟的视频显示,大楼上的吴永宁先是尝试了一次,然后重新回到顶楼平台。大约12分钟,吴永宁做了第二次尝试,他贴着墙面做了两次引体向上。视频中,可以看出吴永宁有些体力不支,他的双脚贴在玻璃墙面勉强支撑着,想努力要往上爬。挣扎了大约20秒,最终坠落了,在坠落的那一刻,吴永宁发出了一声惨叫。

吴永宁身份证 家属供图
11月8日开始,国内“高空极限运动第一人”吴永宁在各大视频网站的更新戛然而止。12月8日,他的女友通过个人微博证实了吴永宁去世的消息。

吴永宁做群众演员时的剧照 家属供图
“极限-咏宁”的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社交平台停止更新有一个月了。12月8日,当事人女友向媒体证实,自称为“国内高空挑战第一人”的吴永宁已于11月8日在一次高空挑战中坠楼身亡。
震惊、惋惜……吴永宁的意外死亡在网上引发讨论,其行为是否属于极限运动?事故责任谁来担?极限运动的“界限”在哪里?
其视频曾火爆网络
咏宁是吴永宁的网名。7日晚,有网友爆料,自称是“国内高空极限挑战第一人”的咏宁在一次高空挑战中不幸失手坠亡。8日,其女友向媒体证实,吴永宁已于11月8日下午1点左右坠楼身亡。
吴永宁的好友阿飞(化名)在网上发布声明称,吴永宁“此次失手源于他身体抱恙,攀爬时体力不支,从十几米高大楼意外坠亡……原本他是可以活下来,但是无人发现,在第二天早上永久离开了我们。”
吴永宁生于1994年,湖南长沙人,学过武术,曾在横店做过群众演员和武行,后来全身心投入户外极限挑战短视频拍摄。他频繁在重庆、武汉、张家界等城市和知名景区的地标性高楼、桥梁挑战惊险动作,借助手机直播平台的视频推广,吸引“粉丝”超过百万人。“国内无任何保护,极限挑战第一人”的称号成为吴永宁的最大标签。
记者在某社交平台看到,“咏宁-极限”自2017年7月28日至11月8日共发布140条视频,内容全部都是吴永宁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下,于高楼楼顶边缘、桥梁顶端等高处进行极端危险的动作,包括倒立、单手悬挂、身体悬空引体向上等。
吴永宁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过,“我自己想做什么动作,就可以做什么动作。以前刚玩的时候有点恐惧,但是习惯就好了。玩这个心理素质一定要好,要很细心,所以在没有保护的情况下,还是很安全的。”
在每个挑战视频下方,都有几百至数千条网友评论:“看得我双脚打闪闪”“看这个要吓出心脏病”“这是蜘蛛,不是人”……
挑战自我还是“不作不死”?
吴永宁被曝出坠亡后,他生前在多个社交平台上发布的惊险视频,评论量瞬间成千上万增加,不同于出事前常有的嘲讽,新增的评论更多是惋惜,很多人纷纷留言“一路走好”。
吴永宁亲友称,吴永宁拍视频是为了多挣钱给母亲治病,而且他母亲事前并不知道他在做高空极限挑战。
“之前看你那些视频,觉得你是no zuo no die(不作死就不会死)……如今真掉下去了,却感到对不起你。一路走好!”网友“墨不作声”说。“人家挣钱也是为妈妈做手术,是一个孝顺的孩子,我从心里面佩服。”网友“我爱河北”说。
事实上,类似极限挑战在世界上并不罕见。法国、奥地利、俄罗斯等国均有以徒手攀爬高楼而广为人知的“蜘蛛侠”。特别是法国人阿兰·罗伯特,自1994年以来,在世界各地多次进行攀爬挑战,地点包括哈利法塔、埃菲尔铁塔、纽约帝国大厦等。虽与“蜘蛛侠”们的徒手攀爬不同,吴永宁的挑战几乎都是在高处边缘地带做动作,但其危险性丝毫不亚于徒手攀爬。
吴永宁之死引发了人们对极限运动的讨论。“它让我享受自由,带给我更强大的心灵力量。我尊敬和钦佩各种极限运动的参与者,鄙视那些一说到极限运动就认为是‘作死’的人。”网友“秋树”说。
也有人认为这是不计后果的鲁莽行为。“运动就运动,锻炼身体就可以,非得玩个极限的,特别是为博取眼球,不顾生命安危,漠视他人感受,这跟玩命有什么区别?”网友“一丁半点钟”说。
运动也要合法依规
对于为挣钱给母亲治病才冒险的做法,滑雪极限潮牌零下二度创始人亚超并不认同,他认为,极限运动的概念被随意放大了,真正的极限运动不等于没有“上限”。
亚超说,极限运动其实是从普通运动里延伸出来的,比如扣篮是篮球运动的极限,跑酷是跑步运动的极限,这种极限可以展示该项运动的最大魅力,对推广有很大好处。“但在高楼楼顶边缘进行高危动作,不能给任何正常运动项目带来推广效应。”
全球知名极限运动赛事FISE场地设计师、加拿大滑轮爱好者帕斯卡则认为,极限运动不是为了故意放大风险,恰恰相反,是为了降低风险。“对我来说,极限运动是控制身体的艺术,通过这种控制和训练,最终使人跌倒、受伤的风险变得更小。”
关于极限运动的规范性管理也引发关注。记者梳理发现,包括阿兰·罗伯特在内的许多高空挑战者们,很多时候都是以“等待他们的是手铐”收场。吴永宁也曾说过,“平时被驱离是有的,不让玩就不让玩了,尽量快点拍,拍完了就快点走。”
中国极限运动协会秘书长刘青说,极限运动这个概念在我国有些泛化,吴永宁的行为不属于协会界定的极限运动范畴,容易给公众带来误导。“正常的极限运动是一种时尚运动,强调娱乐和文化元素,需要经过特殊训练,在特殊场地有组织、有保障地进行。”
广西锦康律师事务所律师王迎宁认为,为充分激发人体潜能和体育项目发展,在有合理规则和保障的前提下,体育运动人员需要“自甘风险”。而类似吴永宁的冒险行为,比一般体育运动风险更大,既没有任何保障,也没有任何人组织,当事人是在清晰了解风险的情况下出现意外,其死亡与高楼管理者的管理没有法律上的因果关系,因此很难追究其他人的责任。
不过,受访人士普遍认为,各大城市的地标性高层建筑等场所,如果相关管理方能通过安全告示、发现异常及时劝阻等方式加强管理,或许有益于减少类似悲剧的发生。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