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推行实验性全民基本收入计划 为期两年

芬兰政府从明年起推行为期两年的“全民基本收入(Universal basic income)”计划,取代之前的社会福利,每月为随机挑选的2000名失业者发放一笔基本收入,并观察他们是否还愿意找工作或创业。

据《纽约时报》报道,自手机巨头诺基亚公司停产后,芬兰有许多工程师以及相关行业人士遭裁退,难以另觅高职,使得失业率居高不下,引发关注。

根据当地法令规定,符合补助条件的家庭,每月可向政府申请领取失业补助金。因此对于这些失业人士而言,与其放弃失业补助金,还不如坐享其成。当地政府希望通过这项实验,来评估是否可用这项计划进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并促进就业。




伦敦大学东方与非洲研究学院教授Guy Standing指出,近两年来,能够替代失业补助金的“全民基本收入”计划已渐渐开始引起各国政府的关注。他表示,这是因为社会的精英分子发现,不平等正在慢慢演变成一种“政治威胁”。

这是因为,政策制定者多年来使用全民就业的灵丹药,几乎每一人如果想工作,都能够找到职位,而没有工作时,可借助失业补助金来渡过难关。但是,整个就业市场正急剧改变,许多工作都由机器人取代,而全职的职位都变成合约职位,全民就业在接下来可能是一个梦想。因此,在未来,当劳动力的需求疲弱时,所有人都能靠“全民基本收入”维持生计,再去追求他们想要的工作或事业。

其中,美国矽谷创投机构Y Combinator正准备在加州奥克兰市推出试点计划,将选定100个家庭,每月发出现金1000至2000美元(约1445至2890新元)。此外,包括法国、加拿大、荷兰等国家也准备展开相关实验,而印度政府也正在研究基本收入能否缓解贫穷的可行性。

但有关全民基本收入的利弊至今仍是争论不休。有观点认为,全民基本收入可以在提供收入保障的同时鼓励就业,让失业人士有了温饱,就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地去工作赚钱。但也有专家表示,这无法解决贫困率上升的根本问题。

也有专家则提醒,这项政策可能最后还会让所有人都变得更穷。因为无论以哪种方式来实行,基本收入所带来的改革都是不容忽视,并将大幅度加重政府的开销。

报道指出,如果美国全面推行这项计划,每个人每年收到1万美元(约1万4500新元),总成本将达约3万亿美元,约为现在社会福利预算的八倍。

而赫尔辛基大学(Helsinki University)社会政策教授Heikki Hiilamo则对这项建立在人性的计划保持乐观,他指出,每个人都追求自主,想提高他们的生活,而“基本收入像是一种象征,那就是我们相信你的能力,我们认为你实际上能够做到有益于你、有益于社区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