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時太長傷腦 研究:40歲後每周工作3天最好

隨著網路作業越來越方便,很多人在下班後仍得緊盯著公事,工時也不知不覺地拉長,不過工時一長,工作表現反而不佳。根據最新研究報告顯示,年紀超過40歲的工作者,在每周工作3天、工時總計25小時的狀況下,才是最好的工作狀態。

就像適度的壓力能夠讓人表現得更好,適度的工作量也能讓人類的大腦運作得更好,根據英國獨立報報導,研究顯示對於超過40歲的人而言,認知能力會因為工時增加而增強,在每周工時達到25小時時會達到最高點。

不過當每周工時超過25小時後,疲勞和壓力的影響將會變得明顯,整體表現都會下降。

這項研究是針對澳洲3000名男性與3500名女性做工作習慣分析後進行的認知能力測試。

研究也發現,當每周工時超過55小時後,受試者的認知能力甚至比退休或是失業的人還要糟糕。

研究作者之一的教授麥肯錫(Colin McKenzie)受訪時表示,許多國家將退休年紀延後,有越來越多人必須在他們人生的下半場繼續工作,但是工作是一把雙面刃,一方便可以刺激大腦活動,但過長的工時也可能對認知功能造成傷害。

麥肯錫建議,按照研究結果看來,要維持中老年人的認知能力,打零工可能是個有效的方法。

经济学研究人员发现,年龄超过40岁的工薪族如果每周工作三天的话,他们的工作将处于最佳状态。

这项研究对澳大利亚年龄超过40岁的3000位男性和3500位女性工薪族的工作习惯、和大脑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后,得出以上结果。

研究人员通过计算得出,这个年龄的人通过从事兼职工作能保持大脑处于活跃状态,并能同时避免精疲力竭和压力过大。

研究人员指出,这一结果还需要兼顾很多国家提升退休年龄的现状。

双刃剑

这项在澳大利亚进行的研究分析了家庭状况、收入水平和劳动强度等因素,是由墨尔本大学的墨尔本应用经济和社会研究学院完成的。

它考量了人们在经济和主观方面的生存状态、家庭结构和就业情况。

参与调查的人群被要求大声读字母、倒着背诵数字序列,还被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做字母和数字组合游戏。

测试结果总体看来,成绩最好的是那些每周工作25小时的参与者们。

这份研究报告称:“工作有时就像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刺激大脑活动,但如果工作时间过长、有些任务又特殊的话,工作也会导致体力虚弱和压力过大,从而有可能削弱大脑的认知能力。”

参与这项研究的凯奥大学经济学教授麦肯锡说,这项研究结果似乎在说,就大脑功能而言,工作时间超长比什么活儿都不干要对大脑的伤害多得多。

研究数字显示,每周工作大约60小时的人的大脑认知能力,还赶不上根本就没工作的失业者。

不过,兰卡斯特大学管理学院的琼斯教授说:“这项研究只分析了40岁以上的就业人群,所以还不能说40岁以上的工薪族就和别的年龄段的人有什么不同。”

他说:“这项研究实际指明的是,大脑的认知能力在每周25小时工作的情况下会得以增进,超过25小时就会下降。”

他指出:“事实上,大脑认知能力减弱的案例并不多,并且每周工作时间提升到35小时后,对大脑认知能力的影响也不大。”

他说:“要是每周工作超过40小时的话,大脑认知能力下降的幅度就会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