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客中轉 盼增二線城市航班

大陸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24日證實,海基會和大陸海協會正就「陸客中轉及進一步便利兩岸同胞往來議題」,在台北商談。他表示,希望雙方能在兩岸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會面(指夏張會)達成的基礎上,相向而行,推動這項商談議題早日取得進展。

交通部次長吳盟分24日表示,旅客中轉是航空公司、機場與機場間的國際慣例,不牽涉任何協議簽署,未來方向是陸客來台中轉不再需要大通證和入台證。航空業者則認為,未來大陸二、三線機場直飛台灣的航班要增加,中轉效益才會更明顯。

堅持兩岸對等立場

台聯黨團24日邀請交通部、陸委會進行專案報告。交通部民航局司長陳進生表示,中轉是國際航空運輸慣例,不涉及航權,旅客也不會入境,航空公司只會檢查機票和目的地國家簽證;陸客中轉的證件處理程序將按國際慣例,堅持兩岸對等立場。

吳盟分也表示,現今桃園機場在尖峰時段平均延遲時間約10至15分鐘,是因桃機去年整修北跑道,今年則整修南跑道,預計今年底完成,若兩條跑道均恢復運作,可因應陸客中轉增加的航運人次。

航運業者對此事樂觀其成。長榮表示,若陸客能來台灣中轉,長榮集團飛北美的班次最多,可提供更多服務。

華航也表示,中轉可提高大陸飛台灣航班的載客率,讓效益更充分發揮。

航運業者樂觀其成

航空業者也表示,往年一向都十分熱門的兩岸航線,今年1到4月的情況並不如意,因為出現了少見的衰退。據民航局統計,近幾年來,國際及港澳航線和兩岸航線的載客率都互有高低,但一般來說都是正成長,但今年2到4月的兩岸航線載客率卻出現罕見的負成長。

業者認為,開放陸客中轉最大的效益,是將大陸旅客透過台灣送往第三地,但北京、上海等大陸機場已有飛北美等長途航線,因此預估未來中轉的主要旅客來源應是在大陸的二、三線城市機場。(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