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商报
较早前,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刊登了一则新闻,标题是“Coming soon?Standing instead of sitting on planes.”(即将到来?站立式飞机座椅取代坐式座椅。)
新闻内容提到来自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UPM)航空航天工程学教授费鲁兹兰利(Fairuz Romli)的革新站立式飞机座椅概念,令不少人皱眉地说:“怎么可能?”面对众人的质疑态度,他相信此概念或许可在5至6年内获航空局批准。
容纳更多乘客 降低空中旅行费用
根据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航空航天工程学教授费鲁兹兰利的说法,为客机增设站立式飞机座椅或许会在5至6年内成为航空业下一步削减成本的举措。
费鲁兹教授撰写的报告刊登于国际协会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IACSIT)的工程与技术国际期刊(IJET)。他的动机是降低空中旅行的费用至与乘搭巴士和火车的费用相近。
以波音737-300型客机为例,他从研究计算中发现,若把机舱的普通座椅改为站立式座椅可使载客量增加21%,而机票价可下降多达44%。
费鲁兹教授接受本报电邮访问时透露:“当我在寻找降低机票价的方法时,这个点子突然冒了出来。我是一名飞行常客,很多时候在乘搭国内航班时,感觉飞行时间都很短,几乎起飞后还没扣上安全带就已经要准备着陆了。
因此,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一个问题:‘这么短的飞行时间真的有必要坐下吗?还是我们可以站立以容纳更多乘客?’”
更经济的飞行体验
现今,旅行已成为人们享受生活的重要一环。自从在法国参加由空中巴士公司(Airbus)举办的2013年“让创意展翅高飞”(Fly Your Ideas)全球大学生航空竞赛”决赛后,他的学生队伍成功入围全球五强,并察觉航空业需要一些新点子让人们在毫无经济压力下进行飞行体验。
他们在比赛中提出了一个“自立座椅”设计方案,主要是透过乘客的体热来产生电力,这使飞行操作更环保,也可能通过减少燃料消耗而减低飞行成本。
随着业界对此项设计的高度兴趣,显示了革命性成本削减策略的可行率是非常大的。即使现今有许多廉价航空公司快速崛起,但依然有很多人为了省钱选择搭乘巴士或火车,这表示航空公司仍然可以发掘新的潜在客户市场。
过后,他很快的发现,一些航空公司早前已针对站立式飞机座椅进行研究,尤其是美国波音公司空客(Airbus)、中国春秋航空公司(Spring Airlines)及爱尔兰瑞安航空公司(Ryanair)。
必须先通过非常严格的标准
在2010年,意大利一家航机座位设计公司Aviointeriors S.P.A.研发出至今全球最窄小的马鞍式经济舱座位,乘客如同半蹲半坐搭机。这款座椅名为“空中骑士”(Skyrider),只适合最长3小时的飞行时间。对于航空公司来说,使用如此紧凑的座位,意味着可增加载客量、增加盈利;相对的,机票价也有可能变得比较便宜。
不过,瑞安航空公司的发言人较后告诉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该公司已放弃了其站立式飞机座椅的计划。
香港民航署发言人也指出,在飞机或机舱格局经认证为可运载乘客之前,必须先通过非常严格的标准。该新颖的站立式空间设计和所提到的约束系统都是早期的概念。
适用于短途航班
此外,制造商也对有关概念的可行性表示质疑。瑞凯威航空座椅公司(RECARO)总执行长马克希尔乐(Mark Hiller)也发言:“我们不认为这个概念在市场上有很大的生存机会,而且乘客不会接受这种的空中旅行方式。如果这个概念真的可以通过认证测试,即使是很短的飞行时间,我们也觉得那对乘客的舒适度而言是一个很大的牺牲。”
然而,费鲁兹教授则认为这个概念依然可行。“在还未进行正确分析之前,这个概念似乎被无情的否定,因为至今我还无法找到任何曾发表的有关研究报告。在进行初步研究后,这看来并不完全是一个坏主意,且存在着一股倾向优势的潜力。”
目前,他获得大学提供的研究资金赞助,与一些研究生研究有关实施站立式飞机座椅的细节,至今还未公布太多的结果。他们修改该座椅的设计,以便符合飞行运行和人体工学的条件,也可能会申请有关设计的专利保护。
他的研究结论是,尽管飞行距离越长越经济,但因顾及乘客的年龄、站立姿势、健康状况等等,这个概念较适用于飞行时间在2个小时内的短途航班。
“我曾经在巴士和火车上看见乘客可以全程站足约一个小时,所以,站立式飞机座椅应该不是一件完全不可能实现的事。假若要选择搭乘6至7个小时的巴士或火车或在飞机上站足一个半小时到达目的地,我想要是机票价很便宜的话,多数人会选择乘搭飞机。”
安全限制装置
他也承认如此的概念可能会让人难以接受,不只是乘客,单是来自航空安全局的怀疑态度就不少,想要得到通过认证并不简单。在民意调查中也显示,大部分人起初会误解站立式飞机座椅的概念,并产生负面的念头。他们以为类似站立在巴士或火车上,没有任何的安全限制装置。一旦经过解释,民众似乎转向积极的反应。
他认为,只要对有关概念有足够的认识,才面的标准,那要实现也不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