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葉素萍台北25日電)總統府秘書長陳菊在2014年高雄市長選舉狂掃近百萬票,北上後除了總統府事務,還扛下輔選任務,幾乎把高雄市長選舉當成自己的選戰在打,無奈仍難挽狂瀾。
在民進黨內扮演「桶箍」角色的陳菊輩份重、人氣高,在高雄執政12年,從縣市長民調吊車尾衝到火車頭,尤其2014年連任時狂掃近百萬票,奠定她「南霸天」地位。
今年4月她北上出任總統府秘書長,但仍扮演黨內選戰發動機,第一個任務就是親自勸進前行政院長蘇貞昌,讓他重披戰袍,回鍋親征新北。
民進黨在「民主聖地」宜蘭縣內部整合不順,出身宜蘭的陳菊也出手要求代理縣長陳金德,全力輔選宜蘭縣長候選人陳歐珀。
國民黨高雄市長候選人韓國瑜這次異軍突起,掀起「韓流」,讓民進黨市長候選人陳其邁陷入苦戰。陳菊親自南下協調,整合黨內各派系,菊系子弟兵、包括立委劉世芳等人都盡釋前嫌,扛起操盤重任,力保民進黨繼續在港都執政。
68歲的陳菊全力投入輔選任務,卻也讓自己成為箭靶,選情緊繃之際,國民黨主席吳敦義輔選時暗諷陳菊「大母豬」掀波,激起不少綠營支持者同仇敵愾。
面對「韓流」,動搖民進黨在高雄20年的執政基礎,民進黨傾全黨之力搶救,陳菊頻頻回防高雄輔選站台,簡直是當成自己的選戰在打,但最後仍難挽狂瀾,未能阻擋國民黨入主高雄市政府。
選前一句「改革顧人怨」,顯示了陳菊的憂心,最後還是失去了自己執政12年的灘頭堡,她已請辭總統府秘書長,未來動向將是選後民進黨最值得觀察的指標之一。(編輯:黃瑞弘/謝佳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