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湖滨中心每年8月的最后一个周末都会迎来一年一度的台湾文化节,曾经是不少多伦多华人美好的回忆。自从蔡英文上台后,转型为台湾和其他某个文化互动形式,例如之前的香港、日本,今年则是菲律宾,明年是越南。TAIWANfest主辦單位加拿大亞裔活動協會執行長吳權益表示,為了在加拿大找到台灣的舞台,為了創造台灣對世界無可取代的價值,台灣文化節努力顛覆傳統、尋求突破。因為,「只有讓人感受到台灣與這個世界的關聯性,才能更加顯現台灣存在的意義」。他相信,台灣帶給這個世界的價值和重要性,可以超越任何想像,不能任由一些強權決定。不过这种转变似乎很失败,往年人山人海的盛况不再,观众稀稀疏疏小猫三两只而已。
不过赞助商阵容似乎并未减弱。过去常常是华航赞助,今年改为新开了台北航线的加航赞助。过去华航通常都会提供往返台北机票+住宿的大奖活动,但今年加航在现场仅仅是提供塑料手环和小钱包的抽奖活动,我排队抽了两次都什么也没抽中。其中有一次加航工作人员还嫌我转转盘转得不够猛,要我重来,重来的结果当然是什么奖品都没有抽到。
台湾文化节的台湾美食依然不少,其中包括了每年都唱主角的“台味轩”餐厅。
“台味轩”美食依旧,只是越来越贵,价格是台湾的好几倍,但相比多伦多其他美食节上的食品,依然是比较超值的。
文华餐厅是今年的赞助商之一,所以也在现场提供中餐,一盒3样,小盒8加元,大盒10加元。
加拿大國際泛亞廚藝邀請賽
說到菲律賓經典料理你會想到什麼? 是焦香脆皮的烤乳豬,還是香甜沁涼的哈囉哈囉,或粒粒分明的蒜頭炒飯? 品嚐美食是體驗文化最美好的一種方式! 飲食上,每個文化都有屬於自己獨特的風味,當台灣、菲律賓和加拿大一起攜手歡慶文化嘉年華時,第一個浮現在你腦海中的會是什麼味道與畫面? 菲律賓擁有豐富的部族文化,受中國移民及歐美文化影響深遠,在料理上擁有鮮明的性格。例如;熱愛豬肉、擅長以醋入菜、擁有絕品燒烤及燉煮技巧的多元層面。這一切都讓我們深深期待今年來自台灣的廚師與受邀的加拿大廚師,如何發揮自身的多元文化屬性,以料理創作和菲律賓文化交集碰撞,創造出全新品味美食的五感體驗。2018年的泛亞廚藝料理王又將獎落誰家?
往年的赛会现场观众总是座无虚席,还有不少人被拦在门口无法入场,今年则是门庭冷落,大多数座位都是空的。
今年的邀请赛有分别代表加拿大、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台湾的4位厨师参赛。
代表马来西亚的Miles Suhaimi母亲其实来自菲律宾。他专业学习的是英格兰菜和法国菜,目前在尼亚加拉湖滨小镇一家著名餐厅任职,马来菜完全是业余水平。
代表马来西亚的Miles Suhaimi和代表菲律宾的Carl Mandrique都很爱拍照。
这款创意十足的马来椰浆饭主料是用鱼肉和虾打成泥,包在香蕉叶中烤制而成。
菲律宾美食Sinigang是用罗望子的汁液炖煮肉类,形成酸甜的口感。菲律宾主厨Carl Mandrique制作这道菜时还加入了西瓜汁取其甜味。
Miles Suhaimi特别带来了烤蟋蟀,作为餐后小食供评委们品尝,评委们说味道像果仁,我估计那是不新鲜的原因。我在泰国吃到的鲜炸蟋蟀味道明明像炸虾。
文华餐厅的老板是本次大赛评委之一,拿到餐盘就不停的吃,打分相当用心,是最后一个交卷的,主持人忍不住快要对他倒计时了。
4位厨师初赛后,代表台湾的Stanley Huang和代表马来西亚的Miles Suhaimi进入决赛。
青葉鲁凱歌謠兒童合唱團
唱回部落文化,從蝴蝶的榮耀中脫穎而出,一群位於深山中天真小朋友,穿上魯凱服飾,在草地上稚嫩的歌唱傳統歌謠,純淨的歌聲在山林中迴盪。他們是青葉鲁凱歌謠兒童合唱團。
青葉村是屏東三地門鄉唯一的魯凱部落,面臨逐漸式微的原住民文化,青葉國小召集小朋友們組成合唱團,歌唱傳統魯凱歌謠;小朋友透過一次次的傳唱學回魯凱母語,重新認識與萬物及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活文化,認同自己的身分。最真的聲音,有故事的部落,青葉國小連續四年獲得全國師生鄉土歌謠比賽特優,兩次受邀至國家音樂廳演出,更遠赴義大利,於第57屆洛雷托聖樂節登台獻聲。
首次至北美演唱,青葉國小的小小演唱家將帶著部落的故事,領著聽眾跟著歌曲旋律,走進青葉部落的文化生活,於多倫多湖濱中心大聲唱出魯凱的榮耀!
现场还像抛绣球一样抛出一样礼物,正好砸中我,里面是一只琉璃手镯。
青叶国小所在的屏东县是台湾最南部的一个县,也是县城最靠近菲律宾的一个县,所以和今年台湾文化节的菲律宾元素很契合。
歡樂吉普尼
一輛輛滿是鮮艷彩繪、廣告或標語的吉普車,在菲律賓的馬路上穿梭來去,這是菲律賓人極為重要的日常交通工具-吉普尼,估計大馬尼拉地區一天就有超過900萬人次搭乘。最早由二戰後美軍軍用吉普車改造而來,一架名為「Sarao」的吉普尼更曾於1964年紐約世博會上作為形象代言展出,彷彿菲律賓文化的最佳代言人之一。
馬路上隨招隨停,不分男女老幼,陌生的乘客們肩並肩共乘的互動模式,展現菲律賓普羅大眾與現代都會不一樣的親和感。今年夏天,2台精心設計的吉普尼藝術裝置開進市中心!邀請民眾一起跳上車,體驗搭乘吉普尼親密擁擠的趣味,挑戰一次最多可以擠進多少人吧!
移人 – 您曾經不在乎的人
移人,台灣網路媒體,專門報導在台灣的新住民及移工故事。2016 年由獨立媒體工作者李岳軒偕同一小群記者創立而成。李岳軒,在不擅長英文,完全不懂 Tagalog 的情況下,接了他的第一份記者工作,在台灣以東南亞多族語言的媒體「四方報」擔任菲律賓線記者;因而開啟了他與在台菲律賓人及東南亞人的緊密緣份。
今天的李岳轩英语已经十分流利(虽然有些日本口音),大概是和菲律宾外劳接触多了练习好的。他特别来多伦多用英语为大家做了一场报告,介绍在台湾的外劳遭受的不公正待遇以及“移人”为他们所做的工作。李岳轩介绍说在台湾的外劳50%都抱怨说一周连续干7天也无法休假一天,所以”移人”一直有参与社会活动,推动将外劳纳入台湾的劳动基本法保障。很多外劳并不稀罕加班费,而是很希望每周有一天休假可以和朋友们度过。“移人”也帮助宣传外劳的各种文化活动,工作卓有成绩,很令人钦佩。
不过,这场演讲开场后,只有我一名听众,外加两三个工作人员陪我旁听。几十个座位都是空的。后来进来一位大妈,陪我听到了最后。这位大妈是来自台湾的移民,在台湾有开工厂请外劳,家中也有请外劳看护。她对演讲内容颇为不满,认为台湾人对待外劳没有那么坏,她说她家都有给外劳加班双倍工资,有时实在找不到人顶替才造成每天上班没有休假。她觉得这种演讲会让外国人听了对台湾留下不好的印象。由于现场除了她只有我一名听众,所以主持人特意问我是不是听了以后对台湾有不好印象,令我很尴尬不知如何回答。
馬力歐的星期天
遠從菲律賓呂宋島至台灣工作,馬力歐25歲那年離開家鄉,獨自一人飄洋過海來到台灣新竹科學園區工作。某次去海邊遊玩時思念家鄉,便抓起兩把沙子在海灘上畫出家人的臉孔,意外開啟他對「沙畫」的興趣。靠youtube影片自學及三年苦練,先後考取新竹市及台北市街頭藝人執照,成為文化局人員口中尊稱的「藝人老師」。
馬力歐自此開啟一連串的藝術旅程,無師自學,作品橫跨沙畫、繪畫、手作服裝藝術、時尚走秀與影像拍攝指導等;在台灣展現亮眼成績後,更邀請同為菲律賓的移工朋友們,一同展現被埋沒的繪畫、攝影、時尚走秀天賦,在台灣舉辦多次的模特徵選和服裝走秀。馬力歐在台灣打造移工們實現夢想的舞台,也將代表每一個在台灣逐夢的故事,至加拿大與大家分享。
这次马力欧亲自来到多伦多,和听众分享自己的经历,同时将自己和其他菲律宾外劳艺术家的作品公开展览。其中我最欣赏马力欧本人的画作。
菲律宾外劳还在新竹举办模特大赛。
菲律宾男性外劳多在新竹科学园工厂生产“台湾制造”电子产品,菲律宾女性外劳多从事家政服务业,看孩子,照顾老人等,所以聚居台北等大城市。
台湾外劳人数最多的是印尼人,男性多在渔船上工作,女性多为看护,照顾老人。
台湾合法外劳第二多,非法外劳第一多,外籍新娘第一多的是越南人,从事各行各业,从餐饮到制造业,从平溪天灯到人工生产,各种“台湾制造”都少不了越南人的贡献。
明年的台湾文化节将凸显台湾和越南的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