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台北5日電)陸媒報導,中國人民銀行參事盛松成3日晚間表示,中美都不希望人民幣大幅貶值,但也不存在所謂的均衡匯率,這是個事後的概念。他認為,目前人民幣不會貶破7,因為這是一個心理關口。
經濟觀察報報導,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自4月初的6.27元兌1美元,一路貶至8月初的6.88元,貶幅逾9.7%。
中國人民銀行(中國央行)3日晚上於官網宣布,自6日起,將遠期售匯業務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從0調整為20%。此舉昭示人民幣空頭的交易成本將提高。
報導引述一名西南上市企業的財務總監感嘆人民幣貶值速度之快,企業甚至來不及反應。正糾結是否該鎖匯,進行套期保值,但又擔心高位被套。
報導指出,有別過往,這次似乎市場與「央媽」(央行)都在試探彼此對匯率風險的承受度。但或許是先前「被央媽打爆的餘悸尚在」,人民幣空頭變得頗為謹慎,持有的頭寸不敢太大。市場相信,必要時「央媽」該出手時會出手,且干預未必動輒需要使用外匯存底。
「必要之時」是哪個點位?盛松成認為,人民幣目前不會破7。這個心理關口不易穿破。
盛松成表示,匯率貶值會帶來很多問題。一是資本外流壓力增大,還有損大國形象,更容易使貿易摩擦升級。二是淨出口對中國經濟成長的貢獻已十分有限,沒有必要通過貶值促進出口來拉動經濟。
2016年12月29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跌到6.9497元。但在前一晚,12月28日晚間,「市場預演了7時代場景」。當晚國際財經媒體彭博社(Bloomberg)提供的報價顯示,在岸人民幣兌美元跌破7。
中國央行在第一時間聲明,有個別不負責任的媒體報導「在岸人民幣兌美元突破7整數位心理關口」,對此行為表示譴責,並保留進一步追究責任的權利。
對於人民幣破7的這段往事,這篇報導說,「與其說央媽怒了,不如說央媽傳遞了一個保7的隱秘信號」。
(中央社記者尹俊傑紐約4日專電)隨著美中貿易戰升溫,人民幣近期重貶,中國人民銀行(中國央行)3日出手阻貶,意味北京認為人民幣貶值速度過快,但市場預期,人民幣兌美元終將貶破7這個重要心理關卡。
人行3日晚間公告,自6日起,遠期售匯業務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從0%調整為20%,以防範「宏觀金融風險」。此舉將提高預期人民幣續貶的企業利用遠期結售匯避險的成本,有助遏阻藉機放空人民幣的行為,人行曾在2015年8月底人民幣重貶期間宣布相同措施。
公告出爐後,一度貶破6.9的離岸人民幣匯率,回升至人民幣6.84元兌一美元。
人行出手前,人民幣延續近兩個月重貶約7%的疲弱走勢,朝人民幣7元兌一美元價位步步進逼。自2008年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就未曾「破7」,就算中國過去3年歷經數波資本外流,人民幣也在官方捍衛下守住這道關卡。
華爾街日報報導,人民幣貶值讓出口到海外的中國產品更便宜,可抵消美國加徵關稅帶來的衝擊,但也可能嚇到中國民眾與企業,促使他們把錢匯到海外避險,繼而加重人民幣貶勢。
2015年夏季,中國股市遭逢近年最嚴重股災,資本市場大亂。當年8月11日,人行宣布調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機制,人民幣之後幾天大幅貶值,開啟長達一年多的貶值週期,期間中國資本嚴重外流,迫使官方祭出資本管制,最終穩定局面,人民幣2017年初開始止貶反彈。
今年美中貿易摩擦加劇,不斷以關稅威脅對方,在此背景下,人民幣兌美元自4月中起走貶,本週創逾14個月來新低。
美國總統川普政府8月1日宣布,考慮把對總值2000億美元中國貨加徵的關稅稅率,從10%提高到25%。北京不甘示弱,中國商務部3日公告,將對5207個稅目、約600億美元的美國貨,加徵5%至25%不等的關稅。
中國雖多次強調不想和美國打貿易戰,但美方已關注人民幣近期重貶情形。如何拿捏人民幣走勢,不讓華府認為中國藉人民幣貶值獲取貿易優勢、繼而拉高關稅威脅,考驗北京的智慧。
另一方面,人民幣貶勢一發不可收拾,已讓市場人士懷疑,人民幣兌美元能否守住7這個重要關卡。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經濟學家本週預測,人民幣兌美元今年底價位為6.95元,2019年底貶至7.4元。
多位分析師與中國政府顧問曾表示,北京無意把人民幣走弱當成貿易武器,而是放手讓市場力量以有序步調引導人民幣走貶。美國逐步升息、回收市場資金,中國則致力維持市場流動性穩定,兩國貨幣政策分歧,也使人民幣承受壓力。
報導指出,中國是世界第2大經濟體、全球貿易要角,人民幣走勢對全球影響深遠。人行3年前引導人民幣重貶,投資人視為中國經濟成長趨緩的證據,造成全球股市震盪、大宗商品價格崩跌,就是實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