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後不再缺水,賴清德四大對策每年增加19億噸水

行政院今天上午召開記者會,針對缺水問題向外界說明,指出目前產業用水面臨4大問題,分別為「產業用水持續成長」、「輸水用水效率偏低」、「區域水源分布不均」和「備援供水質量不足」。

為此,行政院特別提出4個改善對策:
1. 開源
為確保產業用水供應穩定安全,將強化水庫、再生水、節水及人工湖的供水能力,預計至民國120年每年共可增加19億噸供水,平均每日約520萬噸。




2. 節流
為因應輸水、用水效率偏低問題,將加速改善自來水漏水率,朝民國120年降至10%目標努力(現況16%),尤其南部地區開源比較困難,必須強化節流,所以預計提前至111年達到10%以下的目標。

「節流」第二個措施是農業節水,將加強老舊圳路更新改善及管路灌溉。另外「節流」方式還有補助綠地,鼓勵農民不種稻米、改種旱作作物雜糧,以節省用水。

工業用水的節流,則推動循環利用,透過廠內回收、再生水來鼓勵園區提高用水效率,目標2021年整體用水回收率自去年的70%提升至80%,目標每年節省1億噸自來水(約每日27萬噸)。

3. 調度
針對區域水源分布不均,將採取「調度」策略,建置區域支援調度幹管及產業園區供水管網。

北台灣將採北水南送,以翡翠水庫支援新北市、石門水庫支援桃園市與新竹縣市。中台灣則啟動台中、彰化生活污水及農業尾水再利用。南台灣啟動高雄市開發伏流水工程,強化高雄、台南市水源互調能力。

4. 備援
「備援」對策是要應變不時之需,為降低枯水期缺水風險,將在北部、南部、東部及離島建置備援用水,發生缺水旱象時,可作為備援調度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