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廉价航空市场站稳脚跟后,春秋航空加速拓展海外市场。它需要更灵活地应对更多的风险并且找到差异竞争点。
亚洲航空(以下简称“亚航”)曾经的学徒成为了其在中国市场最大的竞争者。
中国最大的廉价航空公司春秋航空(以下简称“春秋”)正在加快拓展市场,将日本、韩国及亚航的大本营东南亚都纳入目标范围,加上港澳台地区,目前春秋共有36条国际和地区航线。
国际市场是春秋最具有增长潜力的业务。2014年,它的国际航线营收占比仅为12.9%,但收入金额从2013年的5.8亿元猛增到2014年的9.4亿元。这带动了春秋今年第一季度的业绩表现,今年前3个月,因长途飞行时间增加,这家公司的运输周转量同比上涨22.44%,净利润同比增长46.42%,达到2.54亿元。
在国有航空公司占据绝对市场份额的环境下,这家2005年飞出第一个航班的民营航空公司要一直保持盈利并不容易。而开辟国际航线又涉及与民航局和当地政府的博弈,易遭挫败。
从数字上看,过去一年,春秋的确在加速国际航线的开通,日本大阪和中国10个城市之间通航,每周春秋的航班会在大阪关西国际机场起降84次(即每周42个往返航班)。这10个城市除了上海,还有成都、天津、青岛、重庆、武汉、西安、泉州、郑州和兰州。春秋是唯一一家在这些“新一线”城市开通大阪航线的廉价航空公司。全服务航空公司由于曾在这些航线上亏损因而停飞,但春秋的平均上座率达到了95%。
春秋早在2010年就开通了第一条国际航线:从上海到日本茨城。但在2013年,春秋开始有意识地在全球市场提速,这一年的国际航线旅客运输量为74万人,比2012年增加了122%。
海外市场的扩张首先体现在对日本市场的挖掘上。但2010年开通日本航线时,春秋只能飞别人不飞的地方,比如东京旁边的茨城和大阪附近的香川,起降时刻也多半是夜间。国内的“三大航”很快拿到了离东京市中心更近的羽田机场,春秋航空董事长王正华跑了一年只拿到成田机场的时刻用以飞日本国内航线,“上海-东京”这样的热门航线至今没有获得。
“我们为日本战略准备了多年,结果大公司轻松就拿到了。这就是现实。抱怨有用吗?你就看在这个基础上能做什么。”王正华曾对媒体这样说。
除了难以攻克,运营国际航线还有不可抗的风险。自然灾害、政治因素都会直接影响航线的经营。2013年,春秋拥有茨城、佐贺及高松3条航线每周12次航班,但因钓鱼岛事件影响,“上海-佐贺/高松”航线的上座率从原本的90%跌到50%,王正华“从来没有见到过这么空的航班,也不知道何时能够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