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5日,厦门港口管理局发布了《厦门港口管理局关于调整厦鼓轮渡航线的公告》(以下简称为“公告”)。根据公告,从10月20日起,对厦鼓轮渡航线进行调整,执行新的航班时刻表。
这次调整,将居民与游客“彻底”分流:本地居民可从鹭江道轮渡码头、第一码头和海沧嵩屿码头三个地点上岛,票价往返8元不变,但记得一定要带有效证件;外地游客需从东渡邮轮码头、海沧嵩屿码头乘船上鼓浪屿,往返票价有30元、35元和50元三种价格。
公告一出,引来不少关注和质疑。网友直呼,这样“一刀切”活生生把自己和外地女朋友分开了。
东渡邮轮码头,厦鼓轮渡的指示牌已经出现,工作人员介绍,10月15日码头上的基建设施将全部完成
票价:外地游客从8元提高到30至50元
在公告中最令人关注的是,鹭江道轮渡码头将不对外地游客开放。游客需从东渡邮轮码头和海沧嵩屿码头搭乘渡轮到鼓浪屿,票价也从现在的往返每人8元提高到30到50元。即东渡邮轮码头至鼓浪屿三丘田码头,普通渡轮往返票价35元/人;东渡邮轮码头至鼓浪屿内厝澳码头,豪华渡轮往返票价50元/人。海沧嵩屿码头至鼓浪屿内厝澳码头,每小时两班,往返票价30元/人。
而厦门本地居民可从鹭江道轮渡码头、第一码头和海沧嵩屿码头三个地点上岛,票价往返8元不变。但需凭厦门市身份证或有效的厦门市社会保障卡、非厦门户籍人员凭本人有效的厦门市社会保障卡购票乘坐。
对此,省外和厦门周边城市的游客对票价涨价有不同的看法。一名来自山西的游客表示,“虽然涨了3倍多,但是到厦门还是得到鼓浪屿玩一下”。而一名在厦门工作的泉州人则表示,以往有朋友到厦门时他会当“地陪”,一起到鼓浪屿逛一下,但是涨价后应该就不会再跟朋友一起到鼓浪屿了。“8元涨到35元,如果每次朋友来都要去逛一下,一年下来要好几百元。”
质疑:我的外地女朋友要从哪里上船?
这次调整,也将居民与游客“彻底”分流。这也意味着,未来厦门市民如果要陪外地亲戚朋友前往鼓浪屿,要从两个不同的码头出发。
对此,鼓浪屿当地居民席先生提出了质疑:“我女朋友并不是厦门人,按照这个规定,在没结婚前,每次跟她一起到鼓浪屿都得从不同的码头出发。如果为了陪女朋友就需要跟她去东渡邮轮码头搭船,那边又没有市民通道,我就要花35元钱搭船过来,这就很荒唐了。每个鼓浪屿上的居民或是厦门本地居民都有外地的亲朋好友,这个规定根本是‘一刀切’,一点都不便利于本地居民。”
针对这一问题,记者联系了轮渡公司相关工作人员,工作人员表示,这种“一刀切的方式”的确会给民众带来麻烦,未来看能不能用实施细则来调整。而厦门市鼓浪屿景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董启农也表示,在这一公告出来后,岛上的居民都纷纷表示这一规定不利于亲朋好友出行,目前正积极地与厦门港口局和厦门轮渡公司协商出台相关的细则便利于岛上的居民。
影响:商家、民宿忧心调价后生意变淡
对调价后带来的影响,鼓浪屿上的不少商家、民宿都显得忧心忡忡。一位在岛上卖金包银的小商贩说,票价上涨后,到岛上的游客势必会减少,人数少消费力就低。
而一位经营民宿的郑先生则表示,虽然节假日期间鼓浪屿的人数暴涨,很多人找不到地方住宿,但节假日之外,鼓浪屿客房的空置率并不低。记者从厦门鼓浪屿家庭旅馆商家协会了解到,目前鼓浪屿上有7000多个床位,但是2012年、2013年数据显示,鼓浪屿床位的年入住率只达60%,从这个入住率看,鼓浪屿的旅游人数并没有饱和。
“这两年鼓浪屿每年上千万游客,按平均算每天约三万,问题是鼓浪屿与全国各大景区一样,淡旺季水火两重天。单纯用涨价的方式来限客,相信这会影响游客赴鼓浪屿旅游的意愿,无形中也限制了鼓浪屿旅游业的发展。”厦门鼓浪屿家庭旅馆商家协会相关人士表示。
而一位鼓浪屿居民方女士则对该举措表示肯定。“涨价可以缓解节假日堵得水泄不通的情况,但是涨价的收入要用到鼓浪屿的基础建设等民生投入上才有用,这样才能提升鼓浪屿的旅游品质,让游客体验到文化,而不是像逛菜市场,到岛上转一转,扔一堆垃圾,然后一走了之。”
提醒:上岛游客尽量提前网上订票
这次航线调整的主要目标直指鹭江道拥堵不畅、鼓浪屿不堪重负,要把鼓浪屿登岛游客的数量降下来。调整后,日上岛人数将控制在5万人次左右,最高不超过6.5万人次,提高游客在鼓浪屿游览的质量和舒适度。
根据公告,到鼓浪屿游览的游客,要尽量提前订票,购票后到东渡邮轮码头或海沧嵩屿码头乘船。轮渡公司完善和升级了网上售票系统,游客登录轮渡公司网站订票(网址:www.xmferry.com),可避免现场排队的辛苦和买不到票的尴尬。特别提醒旅游团队,应订票后再安排相应的旅游行程。
而出岛,游客可以选择任一旅游客运航线。进入夜航时段,鼓浪屿三丘田码头至厦门鹭江道轮渡码头通宵服务。另一边,东渡邮轮码头周边公交、旅游专线也将增加。除此之外,东渡邮轮码头平台设置了旅游大巴、的士专用通道和站点,预留了电招的士靠泊点。东渡邮轮码头地下停车库可以容纳500辆小车停放,自驾游旅客要按照港站工作人员的指引停放车辆。(海都见习记者 张燕红 通讯员 胡充昱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