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洒小费的土豪们,够了!

来源: 南方网 作者: 蔡华锋

人无法依仗金钱赢得诚心的尊重,在旅途中,平等、友善、文明才是素质的体现,与其挥洒小费,不如入乡随俗,多看多听多感受。

  旅游真是让人快速接受新事物、快速与世界接轨的好帮手,但是有时候太快了,容易衍生出一些不好的体验。友人张先生前段时间陪父母去了一趟柬埔寨,回来后感叹变化太快,本来5美元可以到达的车程,司机听到张先生讲普通话,马上把价格调成了15美元,外加5美元小费,张先生略懂当地语言,并且熟悉金边,对价格质疑了一番,司机再调回5美元。司机笑着对张先生一家说,中国游客都很大方,小费给得特别多,以为张先生是第一次来金边的游客,所以才提高价格。当张先生带着父母去景点游玩时,又遭遇了一群追着讨要小费的当地儿童,用当地语言开口说话后,小孩们才四散走开。

  近十年来高速发展的出国游,中国游客从不知道什么是小费,到不喜欢给小费,到大手笔给小费,变化迅速。还记得曾经有过的争论,比如,为什么起床后要在床头放点小费?整理房间不是酒店应该做的吗?为什么吃顿饭还要给小费?餐馆没给服务员发工资吗?为什么导游也要收小费?我们交了那么多团费导游不是有收入吗?而如今,这些争论都停止了,游客们已经接受,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习惯是不一样的,国外的酒店服务员、餐厅服务员、导游员等服务行业的人员,小费是他们主要的收入来源。接受小费这一新鲜事物后,部分中国游客给小费开始越来越大手笔。

  有次在泰国,酒店安排出租车收费300泰铢,朋友一出手就给了200泰铢小费,众人目瞪口呆,因为只有不到10分钟的路程。有次在缅甸,一位土豪中国游客,拿着一叠10美元,分发给一群讨要小费的当地儿童,导游急忙上前阻止。这样的土豪行为,还有很多很多。有人很不解,小费给多少,全凭自愿,你为什么要管那么多?也有人觉得,服务员辛苦,小孩子可怜,多给点不是多表示爱心吗?这样一来,笔者也觉得自己小心眼,完完全全的羡慕妒忌恨,但是一听其他人的抱怨,挨骂也得说两句。原本打车按里程收费,现在出租车司机一听到说普通话的游客,马上直接叫价;原本拿了一颗糖就很开心的小孩,现在拿了糖还伸手要人民币,不给的话对你一脸鄙夷;原本带路指路是当地人的美德,现在出现了专门的热情带路党,伸手就要钱。

  在欠发达国家的旅游城市,金钱正一步一步侵蚀。一位缅甸的导游说,以前蒲甘的小孩都不会伸手要钱,但是中国游客太豪气了,经常一给就是5美元10美元,久而久之,这些小孩甚至不再上学,专职乞讨。一位旅居曼谷的德国游客说,中国人给小费的金额超出了他们的想象,一般来说小费不要超过消费金额的15%,但是中国游客经常翻番地给,偶尔这样做没问题,但是经常性如此,似乎超出了小费本身的意义。金钱不是万恶之源,但是金钱容易使人堕入深渊。挥洒小费的土豪游客,普遍都豪爽且有一颗慈悲心,但是过于土豪的行为并不一定能赢得别人的尊重,相反,常常会被当做“水鱼”,也常常会被其他游客所不屑。人无法依仗金钱赢得诚心的尊重,在旅途中,平等、友善、文明才是素质的体现,与其挥洒小费,不如入乡随俗,多看多听多感受。 蔡华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