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煙稀少 倫敦中國城何以沒落

中評社香港5月5日電/在倫敦就讀的Lucas每周都會前往倫敦的中國城與朋友們聚餐。可是,在最近前往中國城就餐的時候,他卻意外地發現,位於中國城主街爵祿街上的粵菜館“福臨門”關門了。

  據英國《華商報》報道,坐落在倫敦萊斯特廣場地鐵站旁邊的中國城,曾經是大量前往倫敦觀光的遊客們的目的地,也是在英國學習或工作的在英華人的一個歇腳點。然而,如今的中國城,一方面由於“紅樓改建,使得其總面積縮水近五分之一。另一方面,瘋漲的房屋租金,也使在此處經營的中餐廳舉步維艱。

  遊客銳減 中餐廳營業額大幅下滑

  作為倫敦著名的景點之一,從代表著中國文化的牌樓到高掛在街燈上的大紅燈籠,從色香味俱全的中式餐廳到一應俱全的中國超市,中國城,無疑都是到訪倫敦的遊客們會選擇駐足的一個地標性景點。然而,相較於幾年前到訪此地的遊客人數,近兩年,來中國城觀光的遊客越來越少。

  在中國城某家中餐館擔任店長一職的林小姐在接受採訪時表示,2014年之前,想從店門口橫穿芝蘭街到街對面都不是一件太容易的事情。“我在中國城的餐廳工作了十幾年,明顯感覺到中國城的遊客人數下降,尤其是這一兩年。以前想橫穿主街去趟龍鳳行還得花點功夫,因為都是人擠人,不像現在,街上幾乎沒什麼人。”

  中國城的客流量減少,使得在此處經營餐飲生意的人們叫苦不迭。林店長在接受採訪時說:“我從2000年初來到中國城,這十幾年中經歷過非典時期,奧運時期,生意都沒有像去年那麼慘淡。”在問及她本人對於遊客為何會減少的原因時,她表示中國城附近新興的Soho和Covent Garden是其中一個主要原因。“這兩個地區都集合了餐飲、娛樂和店鋪,除此之外,客人還可以坐在餐廳門外的涼椅上,街道內也布置了植物盆栽。優美的街道環境肯定會吸引更多的遊客前往。”

  不僅如此,相比於倫敦一些新興的遊客聚集地,中國城儘管融合了新加坡、馬來西亞、香港和大陸等多地美食,卻還是有其局限性。“來中國城參觀的遊客基於對亞洲文化的興趣,選擇嘗試亞洲美食,然而這種消費屬於一次性消費,不能持久。”在飽嘗了遊客量減少導致餐廳生意下滑的苦楚後,穀先生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遊客數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中國城的餐廳的未來發展。”

  租金瘋漲 租期到期去留都成問題

  由於英國物價和人力成本的上升,經濟環境的增長放緩,使得依賴於遊客造訪的中國城餐廳本來就舉步維艱,然而,不合理的租金卻成為了壓倒部分餐廳最後一根稻草的大石。在中國城某家中餐廳擔任副店長的徐先生透露:“中國城主街的租金最為高昂,基本是其他幾條街的兩倍之多,在這裡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你搬走,別人就會搬進來。”仍然有許多商家認為中國城是一塊風水寶地,希望能夠入駐。

  “中國城有點兒像圍城,裡面的人想出來,因為租金太高擔負不起,外面的人想進來。”穀先生表示:“如果你是老板,繳租後發現不賺不賠,肯定會想搬到一個租金相對便宜的地方,畢竟做生意還是希望賺錢,不是嗎?”由於現在中餐廳在倫敦的分布更為廣泛,不再局限於中國城,選擇租金相對合理的區域經營中餐廳也不失為一種選擇。

  然而,選擇離開中國城是需要勇氣的。“很難想象在中國城經營了十幾年的餐廳,選擇離開熟悉的顧客群體和良好的地段,這是不得已為之的窘境。”穀先生沉默良久:“據我所知,一家在中國城很受學生歡迎的港式餐廳,決定在租期結束後搬離中國城。”雖然中國城周邊因為開設了M&M豆世界和連鎖酒店,進而增加了人流量,但是高昂的租金費用已經讓許多餐廳不堪重負。“不管是選擇繼續留下還是離開中國城,前途都是未蔔的,也都是充滿挑戰的。” 穀先生補充道。

  中英“黃金時代”能否為中國城帶來新機遇?

  2015年,伴隨著習近平主席訪英,中英兩國在經濟貿易、文化交流等諸多方面都制定了一系列的互惠互利政策。這其中就包括英國對華推出的兩年多次往返簽證。

  對於這一便民舉措是否會給中國城帶來新的商業機遇,在接受本報採訪時,林店長表示吸引更多的華人前往英國旅遊增加遊客量,無疑會提升中國城的遊客數量。“中國現在是消費大國,華人所到之處,一定會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希望更多中國遊客的到來,為中國城注入新的能量。”以前中國城的遊客組成,多以歐洲人為主,一方面是地緣優勢,另一方面是簽證優勢。一位在中國城參觀的中國遊客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來英簽證便利了,英國的中國遊客越多,中國城的生意才能越紅火。”

  另一方面,徐先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則表示:“中英關係現在更為緊密是好事,但是我認為對在中國城的餐廳影響是有限的。”他補充道:“尤其現在中國城的生意越來越難做,不能指望一個未知的因素去拯救一個趨勢。”除此之外,穀先生也補充道:“遊客量大幅下滑已經有一兩年的時間,許多餐館經營不下去已是大勢所趨,我肯定希望能接待更多的中國遊客,可是不知道自己的餐館還能不能支撐到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