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微信聊天内容涉及诈骗将暂停对话?

Bianews 报道3月24日,深圳警方官方微博发布一条消息,称为了加强互联网社交平台安全防范,将研发智能拦截系统。对盗取QQ、微信号码实施诈骗的采取立即停号。

对使用虚拟IP登陆的QQ和微信,实施关键字限制,一旦聊天涉诈骗关键字,将暂停其会话。


腾讯公关总监对此回应称:不好意思,这是一个存在于想象中,却当作新闻发布的东东。完全没有的事!

腾讯公关总监张军微博回应

为何网络信息诈骗难预防?

为防止不法分子通过QQ、微信等工具进行诈骗,实时对关键字进行拦截识别记录其实是最有效的,但这涉及两个问题:1、同时监控全网的聊天记录,信息量大、且识别精准度并不能达到100%;2、如何平衡监控聊天记录和保护用户隐私。

其实有关诈骗关键字的识别,腾讯早已进行了尝试,举个例子,当你在聊天的时候出现银行卡号等敏感信息,QQ会提醒用户“谨防他人‘冒充好友骗钱’”。

从技术角度看,目前QQ已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对一般关键词进行识别,但如果让机器通过文字内容来对“诈骗”进行定性,准确率很难达到100%,汉语的复杂性以及罪犯层出不穷的诈骗手段,致使人类依靠机器来完成这件事还为时尚早,仅仅凭借筛选识别关键字来进行犯罪判定实际上很难做到。

更何况,深圳公安在微博中提到的,“一旦聊天内容涉及诈骗关键字,将暂停其会话”,如果准确率不能达到百分之百,一旦“错杀”,那么便会严重影响用户体验,从腾讯方面出发,也不可能允许这样的情况发生,除非技术极度成熟,但目前看来或许还做不到。

即便做二次人工筛选,工作量也是相当巨大的,依靠人力完成快速审核几乎无法想象。此外,人工审查就会涉及到用户个人隐私问题,在这一点上无法避免。

所以依靠技术手段来百分百预防并及时处理信息诈骗,目前还只是个美好的愿望。

虽然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是去年深圳市的反信息诈骗专项行动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从2015年8月1日到2015年12月31日):

共立信息诈骗案件11213宗,环比下降11.3%,首次达到连续五个月信息诈骗案环比两位数下降。立案数同比上升8.7%,上升势头远低于行动前平均34%的增幅,上升幅度显著收窄。

从全年来看,2015年全年共立信息诈骗案件26448宗,占全市刑事案件立案总数的24.7%,共造成经济直接损失2.8亿元;其中,信息诈骗立案数占到全国59.6万宗的4.5%。

犯罪分子在QQ上常用的诈骗手段

1、盗取QQ号,以用户身份邀请好友使用支付宝购买商品,此后通过虚假转账记录截图欺骗用户继续为其购买更多的虚拟商品。

2、克隆受害者好友的QQ(使用相同的头像、名字、签名等),骗取受害者信任,称自身遇到麻烦需要“接济”一下。

3、冒充受害者公司领导。犯罪分子事先盗取受害者QQ号,将自己的QQ账号添加进受害者的好友列表中。随后想受害者发起会话,并进要求其汇款等。

4、(全国最大QQ诈骗案,涉案金额3500万)犯罪分子盗取某公司财务的QQ号,但并未立刻实施诈骗行为,而是对被盗账号后台进行了长时间的监控。主要是监控受害者的的聊天记录及其好友的相关聊天信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监控后,犯罪分子注册新号,并克隆受害者好友的QQ号。

在受害者出差时,犯罪分子模仿受害者老板的聊天语气,让受害者立刻打款3500万元的投标保证金。由于QQ号与老板的十分相似,受害者便中了圈套。幸好由于金额巨大,嫌疑人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将账户中的钱全部取走,为警方破案赢得了时间。

信息诈骗如何治理一直是难题,但不管怎样,包括互联网企业在内的各大技术厂商都在开始寻求利用技术手段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也许今天还无计可施,说不定明天就会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