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美食的連結

(林振寧/高雄市)

我不住在眷村,但從小享受著眷村美食。在我小時候,父親每次出門,只要經過眷村的饅頭包子店或麵店,就會買些回來,不管是跟哪一家買的都好吃至極。隨著我長大,這些滋味就成了童年回憶,感覺其他地方的食物就是少了點眷村的味道,直到今年我去大陸又吃到了熟悉的眷村味道。

今年初拜訪了大陸上海、蘇州、山東煙台等地,因是工作關係,所到之處避開了大眾旅遊的路線,並品嘗到當地的家常菜,進而發現許多和眷村味道相似的食物,也喚醒了我小時候的記憶。

遊歷大陸回來之後,到眷村稍作訪查,原來這裡的店家早就把自己的家鄉名字放在店名裡或食物裡了。例如山東麵館、四川牛肉麵、威海炸醬麵,只是我這土生土長的本地人,只顧著吃美食不思其意義,以為這只是菜名,待我到大陸走一遭後,才知此不僅代表了菜系和口味的來源,其中更有一份思鄉之情。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往返兩岸的大陸航班,機上的餐點裡附一小包鋁箔包的榨菜,因為只有飛機上吃得到,就稱為航空榨菜,打開一嘗,鹹香且不辣的好滋味伴隨著香油的香氣和爽脆的口感,直接喚起我兒時的記憶;小時候父親會到眷村買榨菜回家,當零食吃或配飯都適合,雖然包裝不同,但與航空榨菜是一樣的味道和口感。消失了近四十年的兒時味道,忽然在三萬英呎的高空出現,真令我驚訝。

我體會到台灣眷村的美食,是來台大陸同胞們複製最想念的家鄉味,或是童年的美食記憶,再加上本土的元素淬鍊而成;而我在大陸所嘗的,想必就是當年來台同胞們想念的家鄉味和記憶中的美食,這也就是眷村美食的發源地。而我是何等的幸福,能經由兩岸往返,受享著兩地的美食,並拼湊起我的兩岸美食拼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