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学院大三小伙万里独闯天涯

三峡学院大三小伙万里独闯天涯

 

暑假里,不少大学生开展了各式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不过,万州三峡学院的小伙彭毅雄做的事情却比较特别,他独自一人6月从万州出发,经成都走318搭车进藏,再经拉萨转往尼泊尔。小彭介绍,尼泊尔并不是他的最后一站,这次漫游将持续近50天,行程近万里。

西藏的画面挥之不去

小彭是怎么想到来这么一场数万里的漫游的呢?

这一切并不是偶然,从高中毕业开始,小彭就喜欢上了西藏,那蓝天白云的画面在脑海里挥之不去。进入大学后,课余时间一边摄影一边旅行,走了不少地方,换了不少镜头,逐渐成长为一个业余的玩家。

到了大三后,课业的负担渐渐减小,他决定暑假开启藏区之行,同时还到万州一家影楼打工,体验生活并为出行赚取了5000元的经费。

在为藏区之旅进行了必要的准备后,6月19日凌晨,小彭登上了从万州到成都的列车。

成都停留偏爱美女

次日进入成都后,小彭并没有急着赶路,而是在成都做了一些逗留,一方面养精蓄锐,并参看了一些旅游攻略;另一方面也到锦里、春熙路等地领略了一番成都的城市风情。

在小彭的QQ空间,保留了在成都锦里“偷瞄(拍)妹子”的一些图片,点赞率颇高,他还跟QQ好友打趣道“春熙路那边还有好多,都审美疲劳了懒得用相机拍……”

“旅行的目的是在路上,在于过程,偷瞄美女只是其中的乐趣之一,在成都,住青旅、看世界杯、看各种各样的新奇的东西都是这次旅行的乐趣。

进入成都的第二天,他开始写旅行日志。

写旅行日志让妈妈安心

“其实写日志主要还是想要妈妈安心,他们知道我喜欢旅行,支持我出去见识一下,我妈妈随时关注我的动态,无时无刻地关心我!”

彭毅雄说,关于写旅行日志,他觉得有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来可以自己留作纪念,二来每天更新,让家里人放心,三来也能和同学朋友一起分享快乐。所以他的旅行日志也几乎没有断过。

小彭的旅行日志,一般是以“说说+图”的形式,文字长短不一,内容是介绍自己一天的行程,点出一些难忘的人或事,并记录下一天的花销为结尾。目前,小彭的旅行日志已经连载到了第35天。

搭车要有备选方案

6月22日,彭毅雄离开成都,沿着318国道途经稻城、亚丁,一路朝拉萨进发,一路上住青旅,徒步或搭车行进。徒步尽量保持在30公里内,规划好线路,搭车则视情况而定。

小彭建议有想搭车的驴友,搭车最好要有备选方案,作好搭不上车的准备;搭车的时间必须是很早的早上或上午,要注意沿路的天气情况早作安排。“公路上搭车会比较困难,关键是很不容易有机会开口!”小彭说。

在某次搭车时,小彭曾被车主“友善地”请下过车,这也让他当时惊出了一些冷汗。令他哭笑不得的是,对方请他下车的理由竟然是“你太胖了,我们油不够了”。

除了这样惊险的时刻,当然也有惊艳,一次他搭车到了一个青旅里面,恰逢一位外国驴友过生日,赶得早不如赶得巧,他迅速为对方做了一碗长寿面,为这个武汉大学的交换生过了一个中式的生日。

就这样辗转搭车近1900公里,徒步300公里,历时半个多月,这就是彭毅雄从成都到拉萨的全部行程。

拉萨玩代购赚2000元

7月5日,小彭到拉萨的第一天,与所有初到拉萨的人一样,他盘桓了布达拉宫、大昭寺、色拉寺、西藏博物馆等。有趣的是,和所有的都市年轻人一样,小彭在拉萨还玩起了代购。他坦言,只在朋友圈里小小折腾了一番,便赚了两千多元钱。

短暂休憩之后,他决定向更远的地方开进,两天时间,他申请并成功办理了一个到尼泊尔的签证。“在拉萨生活节奏开始稍微慢一点下来,毕竟不用每天去搭车了,还奢侈地包了一回车去附近的一些旅游景点,遗憾的是世界杯决赛时我还在从日喀则到樟木口岸的车上!”小彭说。

尼泊尔骑大象坐滑翔伞

7月11日,小彭的尼泊尔签证到手后,他迅即买了一张7月28日回家的车票。同时,沿着日喀则—樟木口岸—尼泊尔加德满都的路线一路向电影《等风来》的主要场景地出发。

无独有偶,跟所有《等风来》电影的情节一样,骑了大象,看了神猴庙,吃了印度餐,坐了滑翔伞。“我当时还嫌《等风来》这部电影无聊,想不到真踏上了尼泊尔这片土地,感觉还是不一样的!”彭毅雄吐槽道。

同时他还继续着自己的代购和日志,“现在巴德岗下了好大的雨,感谢这次旅行带给我很多的经历和朋友,我现在正在树下跟你吹!”昨天,晨报记者国际长途连线小彭,他说他只等着日程安排早点回拉萨了。

未来到电视台实习

昨天下午,彭毅雄的QQ一直在线,他说在巴德岗用的是wifi,时不时地和家人朋友聊聊天。在尼泊尔日常往来,中文英文都可以畅通无阻,物价水平也尚可,刚到时曾为低物价而激动,呆久了发现整体水平和国内差不多。

彭毅雄说,这次独自远行最大的收获是长了见识、认识了更多的人。他还计划到更远的地方去旅行,不过一切都要视签证和学校毕业安排的情况而定。

作为一个摄影爱好者,他说,旅行完成后他将去自己家乡的福建电视台实习,为自己的人生和未来注入远行和深入的元素。

重庆晨报见习记者 张旭 通讯员 姚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