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在上海:他们对”中国绿卡”有点好奇

在上海,聚集着这样一大批外籍人士,虽然他们的 “根”可能不在此,但他们在这里居住工作多年,为梦想不断坚持奋斗,有的甚至找到了爱情,成家立业……

提到 “中国绿卡”,他们坦言了解不多,有的感到门槛太高,认为自己不大可能申请到。目前,他们持有的工作签证尚能满足基本生活要求,但是对于 “中国绿卡”,他们还是充满好奇。

日本姑娘小川的故事

小川小姐来自日本千叶县,地地道道一位温婉知性的日本女性,而现在又多了一重身份——标准的 “上海媳妇”,嫁给了一位上海帅哥。

她和她的上海先生于2012年结婚,但其实,她与上海结下的不解之缘,从大学时代就已开始。

2006年,小川在日本读大学二年级,学习中国语言文学专业。一个偶然的机会,她来到复旦大学当国际交流生,时间一个月。偶然的一天,小川和三五位一起从日本来上海的国际交流生在复旦附近路边摊吃早餐,在那里遇到了几位中国帅小伙。为了多增加中文口语的练习机会,小川和同伴主动和小伙子聊了起来。大家都是同龄人,性格开朗,非常聊得来。初识之后,小川和其中一位姚姓男生彼此留下了手机号码。自那以后,这群跨越国界的男孩女孩经常相约一起吃饭、唱歌。小川和小姚平时还常用手机互发短消息,相约旅游,渐渐碰撞出爱的火花。

随着和小川的深入交往,小姚也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还申请了学校一个为期一个月的赴日交流项目。去了日本以后,两人正式确立了恋爱关系。

2007年底,小川所在的日本大学有一个赴复旦大学为期一年的国际交流生名额,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申请,没想到如愿以偿。这一年,小川和小姚一起在上海学习、旅游,感情越来越好。毕业后,小川先回日本工作了两年,接受了当地职场新人初入职培训,直到2011年正式来上海工作。第二年,小川与小姚在上海喜结连理。现在,小川在一家日资公司从事物流货代工作,凭借着大学里练就的扎实基本功、丰富的国际交流生经验,再加上生活中有“上海先生”的帮教,小川在中国的工作游刃有余,中文也完全达到了对答如流。

持工作签证的小川表示,自己对 “中国绿卡”并没有太多了解。目前,她每年的工作签证申请是由她所在公司代为办理的,不用自己操心。她在上海看病一般会选择商业医疗保险指定的在上海的日本医院,或者是公办医院的特需门诊。 “上海是一个国际化程度很高的城市,就医比较方便。”她告诉记者。

对于未来子女的教育问题,小川坦言: “目前我们两人还比较年轻,生孩子的事还未排上议程,更别提孩子未来的教育问题,因此也没有太在意申请 ‘中国绿卡’的事。”小川还透露, “中国绿卡”在她周边的日本朋友圈里,知晓度还不是很高,只有一位在上海自己当老板的日本朋友是私营企业业主,经营啤酒屋,可能投资规模达到了申请 “中国绿卡”的额度要求,所以已经顺利拿到了 “中国绿卡”。

美国小伙迈克的故事

另一对同为跨国婚姻的年轻夫妻也表示,有没有 “中国绿卡”对他们来说,似乎并没有太大区别。

来自美国的迈克,目前在上海一所国际学校担任管理者。200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迈克邂逅了现在的中国妻子。这次“偶遇”也吸引着他一直追随着这位姑娘并来到上海工作、生活。从此,迈克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中国 “洋女婿”。如今,他已有两个可爱的孩子,对在上海的家庭生活感到非常幸福,更将上海视为自己的第二个家。

对于申请 “中国绿卡”,迈克说曾听周围朋友说起过这事,但说实话,自己并没有申请 “中国绿卡”的打算。根据目前他所在的国际学校的情况,申请工作签证和申请 “中国绿卡”对他个人和家庭生活的区别并不太大。多年来,他一直申请的是工作签证,一年一签的工作签证,可以确保他在一年之内多次出入,不受限制。遇到节假日,他和家人会飞回美国探亲,看望当地的亲朋。在迈克看来,有没有 “中国绿卡”的最主要区别,就是需不需要每年办理签证。 “但实际上,学校每年都会协助我办理工作签证,这点我不用操心。”迈克补充说,即使是工作签证,外国人在中国日常外出预订酒店、火车票、机票等,持护照也能一并解决,并未感到有什么不便之处。

在医疗方面,迈克和他的两个孩子都有医疗商业保险,所以如果生病,也会选择前往在上海的国际医院。毕竟在上海本地医院,医学术语在语言沟通上可能还会存在问题。谈及他的孩子,已为人父的迈克非常自豪。 “子女读书,我还是考虑国际学校。目前大的孩子已在国际学校就学,小的孩子还尚未到入学年龄。”至于将来孩子选择在哪儿读书,迈克坦言眼下还未决定,尚未考虑这么远。在迈克来看, “只要在中国有稳定的工作、稳定的住所、合法的工作签证,有无 ‘中国绿卡’,似乎区别并不大。”

在迈克的朋友里,有一位美国朋友申请到了 “中国绿卡” 。他这位美国朋友 50多岁,自己开公司,娶了一位中国太太,之所以申请 “中国绿卡”,是出于情感上的归属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

 美籍华人刘先生的故事

与小川小姐、迈克先生情况不同的是,美籍华人刘先生出生在上海,是一名地地道道上海人。18岁在国内读完高中,然后出国留学,毕业后又在美国工作,刘先生认为自己受中国的影响很深。在美国留学、工作打拼多年后,他毅然放弃了当地优越的物质生活,回到上海发展自己的事业。目前他是一家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办理工作签证居住在上海。

现在已是美国公民的刘先生也曾经关心过申请 “中国绿卡”的事,但他遗憾地说: “以前查阅相关条件时,发现 ‘中国绿卡’的门槛对自己而言还是太高了点。根据办法规定的申请条件,外国人申请在中国永久居留资格适用对象,主要是在对中国经济、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有重要推动作用的单位任职的外国籍高层次人才,在中国有较高数额直接投资的外国籍投资个人,对中国有重大突出贡献或国家特别需要的人员,以及夫妻团聚、未成年人投靠父母、老年人投靠亲属等家庭团聚人员。当时,以我自身的背景条件,还不足以够格申请到 ‘中国绿卡’。”

刘先生表示,自己最近也看到有相关报道说今后 “中国绿卡”可能要降低申请门槛,还是感到非常高兴。毕竟如果自己能够申请到“中国绿卡”,出入境不必再去每年办理一次签证,这将会方便许多。同时自己也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心中始终有一颗 “红色的心”,内心的中国情结永远不会磨灭。

不过,刘先生坦言 “中国绿卡”制度有着更重要的长远意义。改革开放在推进,中国发展得越来越好, “中国梦”的吸引力越来越大, “中国绿卡”在为外国人才向中国流动作准备, “中国绿卡”就是向中国所需要的外国人才提供便利、实现 “中国梦”的一个有效途径。所以,他希望不久的将来能拥有 “中国绿卡”,“那将是锦上添花的事。”刘先生很是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