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2013年,28岁的滨海新区小伙儿王志博为追求自己的远行“梦想”,毅然离职,报名加入中国727车队骑行五大洲的计划。他和另外两个小伙伴于2013年12月24日从南京启程,奔赴大洋洲开启跨国骑行之旅。今年6月20日,王志博和队友终于安全回国,抵达云南。现在,王志博还将继续骑行,并将在8月10日左右抵达南京,完成本次骑行的全部任务。
赞许友善铺满骑行路
骑行五大洲活动是由中国第一支专业组织海外骑行自行车队727车队,在全国发起的骑行活动。骑行队伍分别从南美洲的阿根廷、北美洲的墨西哥、大洋洲的新西兰、非洲的南非以及欧洲的希腊开始骑行。所有队伍将在2014年8月10日返回中国南京,完成全部骑行任务。王志博三人骑行大洋洲,并从东南亚返回中国南京。
2013年12月24日,王志博在上海登机飞往新西兰,开始了为期8个多月的大洋洲骑行之旅。12月25日,新西兰早上7点30分,王志博顺利抵达奥克兰机场。因为当天是圣诞节,机场几乎所有人见面都相互祝福着、招呼着,很多人看到王志博的穿着和随身的自行车都争着与他合影,在温馨的“圣诞快乐”祝福声中,王志博开始了异国骑行。
王志博参与的大洋洲骑行还有两个伙伴,一个是山东人杨兴业,他曾在广西南宁电厂做工程师,另外一个是内蒙古人李天鸣,他曾在上海做媒体相关工作。
王志博告诉记者,在大洋洲骑行的几个月中,他们得到了很多人的祝福和帮助,同时他们三人也把中国人的祝福和中国人执著、勇敢、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带到了世界各地。
不完美让骑行更美
王志博在临行前,已经详细规划了骑行大洋洲的路线。根据他们的行程计划,国外总行程大概15000公里,国内总行程大约3500公里。
但是,在实际骑行过程中,因身体状况、天气状况以及路上的各种突发情况,王志博的骑行行程略有一些遗憾。在新西兰3000公里的计划行程中,王志博只骑了北岛的800公里,因为途中办理澳大利亚签证的关系他一直留在北岛。而办理签证屡屡受挫,王志博先后三次送签都未成功,因此对于澳大利亚之行,王志博只能和另外两名队友说再见,只身一人奔赴印尼。结束大洋洲骑行。在印尼骑行的2000公里途中,因身体发烧不适,有5天不得不一边骑行一边搭车。
“虽然和当初的计划相比有一些遗憾,但是留了遗憾也更留了希望。”王志博说,虽然骑行看起来只是一种运动,但是异国骑行经历让他感受到这更是一种人生。人生不可能事事完美,但是正因为有一丝不完美,才会激励他更加努力、更加积极。
好客的新西兰人
在新西兰骑行中,王志博三人抵达当地的一个小村庄。这里风景秀美却很少见到人家,连房屋都很少。当时,三人随身带的水都喝完了,他们需要一边骑行一边寻找可以歇脚和饮水的地方。终于见到一户人家,经过交谈后,这户居民不仅给他们准备了水还请他们在家中留宿。
“这是爱意浓浓的一家人,妈妈名字叫温蒂,她非常细心地为我们做了美食,准备了水果。爸爸会很多乐器,还一样一样为我们展示。”王志博说,聊天得知他们的小儿子很喜欢中国,还会几句简单的汉语而王志博的骑行给了这个孩子很大的鼓励,以及更多对中国的向往。
“当天晚上,我们聊到夜里12点多,第二天我才知道温蒂妈妈5点钟就去上班了。”王志博说,早晨起床后,他看到温迪妈妈已经做好了早点,还为他们准备了一大包水果让他们带在路上食用。这让王志博的心头抹过了一丝如同自己妈妈般的感动。
华人都是一家人
异国骑行中,王志博遇到了很多中国人。王志博抵达新西兰惠林顿后已经是晚上了,需要尽快找一个可以扎营的地方歇脚。这时,王志博遇到了一对中国夫妻,他们已经在新西兰生活了二十多年。见到从中国来这里骑行的朋友非常激动,一定要请王志博三人到家里休息。
三人在主人家洗澡的时候,这对夫妻已经帮他们洗了脏衣服,为了适应他们的口味还特意做了中国饭菜。聊天中,王志博跟他们讲中国很多城市的发展变化,从眼神中看到了这对夫妻心中的乡愁。
按照骑行计划,他们将从惠林顿返回奥克兰,期间正逢大雨,他们需要把帐篷搭在一个可以避雨的地方。而幸运的是,他们又碰到了几个中国留学生。因为附近没有可以扎营的地方,几名学生邀请他们三人到自己的租住房过夜。几个年轻人相互聊着梦想,聊着国家,就这样直到天亮。
有惊无险的“登革热”
在印尼独自骑行中,王志博途经婆罗浮屠。这时他的身体开始有点吃不消,没有食欲,没有力气,身上还莫名的起了很多红斑,王志博不得不停下前进的脚步,接连几天服药后也没有效果。当时王志博的第一反应是自己有可能染上了登革热。
他途经一家小咖啡店,准备进去休息一会。咖啡店的老板是一位46岁的女性,叫MAYA。他发现王志博的身体状况欠佳,马上榨了一大杯果汁,以补充他的维生素。随后,MAYA开车带王志博去30公里外的血液检测中心检测是否是血液感染。所幸的是,王志博只是因为环境不适造成普通发烧,并非登革热等血液病,只要注意休息很快就会康复。
皆大欢喜时,王志博发现MAYA为了陪他看病,咖啡店提前打烊,并且MAYA还为王志博提供了客房,免费给他住。王志博回忆说,当你积极地面对生活,生活也会创造很多惊喜送给你。
饮食——
一路上为了节省开支,王志博骑行中随身携带了锅具。他经常吃的食物就是面条,因为面条经济实惠,而且烹饪简单,容易果腹。如果在当地购买一点蔬菜,放入面条里就是一顿美味。王志博很幸运的是,一路上遇到了很多好心人。他们邀请王志博到家里吃饭,并为他准备了当地美食或者中国饭菜。
语言——
大洋洲骑行期间,王志博主要是通过英文和当地人交流。偶尔遇到一些华人,王志博便觉得这是最亲切的声音。但是,在印尼骑行期间,当地人说俚语,而且骑行各地的语言各有不同,中文、英文完全不能交流。王志博便先向当地人请教一些常用语言,如“谢谢”“你好”以及一些地名等,然后将重要的词汇写在手上,与当地人交流时便伸出手给他们看。
住宿——
一路上王志博多数时候是在自己随身携带的帐篷中过夜。每当夜晚抵达一个地方,他都要寻找可以扎营的场所,如避风、挡雨,不影响市容的位置。让王志博感动的是,一路上,很多好心人收留他,并请他在家里留宿。
花销——
骑行近半年时间,王志博的总花销为4.5万元左右。其中,办理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尼、泰国、老挝等国签证费用为5千元。上海到新西兰的机票,以及到印尼等地的交通费为1.6万元左右。因身体不适等原因住旅店花费1500元。其他的花销则主要用于饮食、维修自行车、通讯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