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函数 _load_textdomain_just_in_time 的调用方法不正确twentyfifteen 域的翻译加载触发过早。这通常表示插件或主题中的某些代码运行过早。翻译应在 init 操作或之后加载。 请查阅调试 WordPress来获取更多信息。 (这个消息是在 6.7.0 版本添加的。) in /home/hotguyinfo/journey.ca/wp-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6114
國文課每週240分鐘 政府拒聽華社心聲 – Journey.ca 白菜价环球旅行

國文課每週240分鐘 政府拒聽華社心聲

【吉隆坡6日讯】教总、华总和全国校长职工会指出,他们没有接受教育发展大蓝图有关华小第二阶段国文科每周240分钟的安排。

三组织对副首相兼教育部长丹斯里慕尤丁宣称他们接受安排的言论深表震惊和遗憾,并重申坚决反对华小第二阶段国文科每周240分钟的措施,同时也将展开后续工作,继续争取每周210分钟的上课时间。

冀符合华社意愿需求

教总、华总和全国校长职工会今天发表联合文告说,他们于9月3日与慕尤丁交流时,慕尤丁提出华小国文科每周240分钟折衷方案的建议,但是他们明确表明不能接受,并坚持必须每周210分钟的国文科上课时间,以符合华社的意愿和华小的实际需求。

他们说,慕尤丁当时说会将华团坚持要求210分钟国文科上课时间的意见带回去教育部讨论。

“在整个交流会上,教总、华总和全国校长职工会由始至终都不曾同意副首相每周240分钟国文科上课时间的建议。

慕尤丁称所有人都接受

“事实上,在当天和副首相交流后的记者会上,教总、华总和全国校长职工会也明确对外表示,在华小国文科上课时间的课题上并没有和副首相达致共识,因为教总、华总和全国校长职工会依然坚持华小第二阶段国文科每周210分钟的上课时间。”

文告指出,当时,教总也移交了732所华小共1千604个董事会、家教协会和校友会要求华小国文科每周210分钟的联署名单予副首相,明确要求教育部接纳华小三机构的意愿。

慕尤丁今天推介2013至2025国家发展大蓝图后说:“教育部官员原本建议国文课时增至270分钟,但是华社和华教人士不接受,淡小则接受,没有问题。因此我们采取折衷方案,决定增至240分钟,他们所有人都接受。”


 

提高学校表现   大马须与国际标准比较

蓝图显示,公共考试成绩显示我国学生表现有所提升,惟更重要的是,马来西亚必须与国际标准作比较。其中,我国学生在“国际学生能力评量计划”(PISA)及“国际科学与数学教育成就趋势调查”(TIMSS)的表现,在1999年至2011年,都明显往后退。因此教育部必须评估我国教育成效,以鉴定教育系统的弱点。

另一方面,教育部迄今在全马承认91所高表现学校,高表现学校政策的落实,是为了提升学校素质至国际水准;此外,有关承认也可鼓励学校以更创新的思维去提高学校表现。

“这些学校也可以辅助其它学校提升他们的水平。”其中获注明的高表现学校包括柔佛州的宽柔小学二校,报告指该校的小六检定考试(UPSR)表现是全国最佳之一;在国际学术赛事的表现标青,特别是在数学与中文项目中。


 

确保小孩有受教育机会

81%学生完成11年课程

政府推广“人人有书读”,日久见效,除了小学录取率达到国际水平,至少81%学生也完成11年教育课程。

《2013-2025年大马教育发展大蓝图》显示,我国小学生入学率为96%(所有向教育部注册的公立及私立学校),几近达致国际水平。

反观小学遗漏比率,这几年也逐步减少,即从1989年的3%,减少至2011年的0.2%。

大蓝图说,初中的入学率为91%,高中的入学率上涨度最大,尤其是近几年以近两倍增加,即八十年代的45%,到今时的81%。

这表示,81%学生至少完成11年教育课程,同时学校自动开班,容纳学生上课。

大蓝图说,打从国家独立,国家教育体系的宗旨,便是让所有小孩有受教育机会,而所谓机会,具有两个元素,第一个是确保所有人上学,第二个,是确保所有学生在所制定最少求学期限,继续上学。

在1957年国家独立后,教育体系取得多方面发展,当时的孩童没有多大求学机会,半数人口没有获得正规教育,而中学入学率只有6%,继续中学后的教育者,只有1%。

“教育体系大大提升教育机会水平,而且在国家独立后,中小学的入学率几乎达到国际水平,而学前教育及高等教育的入学率,也取得很高比率,超出预料之外。”

根据2010年世界银行统计及2005年联合国组织发展计划,我国的小学教育达到国际水平,是凭多个因素,包括政府早期投资教育确保所有孩童有机会接受教育、政治决心制定教育体制及政策框架和所有相关各造的承诺。

大蓝图说,机会、品质、公正、团结的成果及大马教育体系的功能,是大蓝图主要关注项目,而从1956年拉萨报告开始,这些成果就被视为首要,并成为接下来报告及大蓝图的连贯性加强点,例如《2006-2010年教育发展大蓝图》。

落实5个成果后,有必要慎重研究现况,而这研究协助国家及教育部,更有效地发展教育体系。大蓝图强调,尽管成功确保学生有书读,然而现实情况仍有挑战,因为中小学的入学率只限于注册阶段,而且若与教育体系高效比较,处在低水平。

而对难以接近的学生群,需要努力提升入学率。

(檳城6日訊)董總副主席許海明今日認為,教育部決定將華小第二段(四至六年級)國文每週授課時間定為240分鐘,顯示政府一意孤行,不聽取華社心聲。

他接受本報電訪時認為,華小第二段(四至六年級)國文每週授課時間,應是180分鐘。

許海明也是檳威華校董事聯合會主席。他說,240分鐘措施不符合華小教課時間的分配,擔心教育部因而派遣更多不符合華文資格的國語教師,到華小執教。

他也針對教育部將在課余時間提供加強國語輔助班,讓國語較弱學生就讀的措施說明,華小本來就有課外活動,教育部設立國語輔助班措施,將加重學生負擔。

恐強制學生上輔助班

許海明更擔心,教育部未來擴大此措施範圍,強制所有學生都要上國語輔助班。

因此,在240分鐘加上國語輔助班措施下,他認為已導致華小的國語課整體上劇增,已違反1996年教育法令下,闡明華文為華小媒介語的精神。

“若政府在教育政策沒做出改變,要求華小四年級的國語課程綱要與國小相同,則會讓華小雪上加霜,但此事要等政府宣布真正的內容后才談。”

許氏補充,1996年教育法令闡明,華文是華小的媒介語,任何措施若剝奪學生學習母語的機會,華社應該極力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