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陪儿子在温哥华上“第一课”

华西都市报

2013年8月底,我送儿子去加拿大温哥华大学电子科技学院留学。在那个陌生的北美城市,我陪儿子呆了30多天,因为我实在不放心做事一向毛毛躁躁的儿子会不会入乡随俗,我担心他在国外干出些傻事;当然,我自己也想看看在遥远的加拿大,当地的高校是怎么上“第一课”的。

当时是8月底,我们从成都乘坐国航的航班来到温哥华,气候有些凉爽了。温哥华人给我的最初感受是,做事比较直接坦率,他们不像我们那么太讲“客气”。比如,如果你遇到了事情客气说不用帮助,别人可能就不会给你提供帮助。我听说有个重庆的女孩子去加拿大参加游学团,在寄宿家庭时,别人问她饿了没,她客气地说不饿,结果她饿了一个晚上。

儿子进校后,他就读大学的辅导员热情地领他们参观学校的各种设施,然后再分发课程表,讲一讲对学生的要求。第二天上午,老师还特意带他们去校图书馆参观,这个学校的电脑自动化程序极高,图书馆里也很清静,可以边工作边学习。有的老师还会设计新颖的游戏,以提高入学新生对学校的兴趣。这也算是他们的“第一课”吧。

儿子刚到加拿大时,他和很多来自中国的同学还没适应这边的学习方式,总觉得时间不大够用,据说若作业没完成,还会影响考试成绩和下半学年的学习进度。

儿子在温哥华遇到的最初问题是语言障碍,交友困难,因此,来到这里的头几个月,他就狠花时间锻炼口语,并对温哥华的风土人情进行了解,做好心理调适和行前准备。幸好以前儿子在成都读高中时英语基础不错,不到半年,他就基本上能和当地人流利对话了。

和国内的教学方式不同,加拿大实行的是学分制教学模式,只有修满全部学分才能毕业,且平时成绩占期末成绩的大部分。因此,中国孩子“擅长”的通过期末突击的方法不适用,在平时作业无小事的严格要求下,每堂课都必须认真听,课后还要经常泡图书馆才能跟上。儿子很快发现,有些事情所花费的时间,要比事先计划的多得多。应该说,学会管理时间,是中国学生在国外大学期间最初学到的重要技能。

课堂上,儿子也很认真,他遇到不懂的地方就问教授,也喜欢多思考多提问题。下课后他还经常在课室多待几分钟,向教授请教上课时没弄懂的问题,有意让教授记住他、喜欢他。儿子认为,这样,自己今后找工作或申请研究生时,可以得到教授十分重要的帮助。

温哥华几所大学的“第一课”,似乎都很强调孩子们的独立性和自主能力。在校园里,公告栏会随时更新社会招聘的信息,还会联系公司来学校招聘钟点工。由于儿子学习的是电子专业,他很快在校园谋了份计算机的维修差事。通过这个平台,他认识了很多多才多艺的朋友。儿子后来给我们来信说,参加校园里的社团活动,大大扩大了他的人脉资源、提高了交际能力,这对于自己未来处理职场关系大有好处。

在温哥华,留学生上学期间每周有15小时合法的打工时间。儿子的一个成都学友为了帮补家用,他从去年11月开始找了一份销售工作,在一购物中心卖女士皮包。小伙子周末去上班,这也让自己的口语和沟通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通过打工,他每周的房租和生活费也能自理了。 李仕伟